茶业经济

2024-07-19 66浏览

茶叶栽培、加工、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茶叶农业经济、茶叶工业经济和茶叶商业经济三部分。按经济成分划分,可分为个体、集体和国营三种。个体经济又可分为专业经营和副业经营。中国大多数茶农以出售毛茶为主;印度尼西亚茶农出售的鲜叶约占总产量的1/4;印度的大规模茶场都由资本家经营,初、精制联合,生产红碎茶。集体经济如苏联的集体农庄茶场、日本的茶叶组合和中国50年代的茶叶生产合作社等。国营经济如中国已有不少大规模国营茶场;斯里兰卡自1975年起将大规模茶场收归国有。国营茶场初、精制联合经营,茶叶农业经济与茶叶工业经济密切结合。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还可分为社会主义茶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茶业经济。前者以计划经济为主,执行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后者以自由经济为主,逐步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无论茶叶生产国(出口国)或茶叶消费国(进口国)均采取对本国有利的不同保护政策。又因经营种类不同,可分为单一经营和综合经营。综合经营分农工商或贸工农综合经营和以茶叶为主兼营其它业务或以其它业务为主而以茶叶为副的综合经营。

中国大部分茶农是将鲜叶加工成毛茶后出售,日本部分农民大多制成精茶出售。规模较大的茶场如印度和肯尼亚的私营茶场、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国营茶场、苏联的集体农庄茶场等都加工成精茶出售。

中国农村中有独立的茶叶初制厂。精制茶厂大多设立在茶叶比较集中的城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有独立的初、精制联合茶厂。中国还有独立的花茶厂、砖茶厂;苏联有砖茶厂;美国等则有速溶茶厂。

鲜叶经初制成毛茶后,全部由精制茶厂收购。中国毛茶大多由供销合作社收购,1985年起允许多渠道经营。市场上的商品茶大部分为精制茶和再加工茶,经批发商、零售商供应给消费者。

茶叶国际贸易主要是生产国的出口贸易和非生产国(或地区)之间的进口和转口贸易。中国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茶叶出口贸易;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都在主要口岸设立公卖市场,由生产者或其代理商与进口商或其代理商进行贸易。有些国家的批发商还兼管拼配和包装,再经零售商供应给消费者。

根据内、外销情况茶叶生产国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内销为主、大量外销,如印度与中国,茶叶产量和内销量1985年印度占世界**位,中国占世界第二位。二是以外销为主、少量内销,如斯里兰卡外销量占世界第二位,肯尼亚占第四位,印度尼西亚占第五位。三是全部内销、少量进口或出口,如苏联、日本、土耳其等。

根据消费性质非茶叶生产国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茶叶为生活必需品,如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以消费红茶为主,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以消费绿茶为主。二是不以茶叶为生活必需品,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大陆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