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城病毒

2024-07-19 193浏览

引起牛茨城病的病原体。是呼肠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

形态结构及理化学特性与蓝舌病病毒*为相似。对乙醚、氯仿及去氧胆酸钠有抵抗力,在1摩尔/升氯化镁中不增强对热的稳定性。在酸性(pH5.15以下)环境中不稳定,-15℃下短时期内被灭活。

库蠓是病毒的传播者。病毒感染牛,而不感染绵羊及其他家畜。牛感染率很高,但多为隐性感染。实验动物以乳鼠*为敏感,日龄越小,感受性及致死率越高。

超滤浓缩的病毒抗原具有血凝活性。应用牛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效价*高,其次为绵羊、山羊、马、家兔红细胞。人工感染的牛血清中血凝抑制及中和抗体可持续16个月。

此病毒与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学关系密切,应用补体结合、琼脂扩散、荧光抗体以及中和试验证明两者有交叉反应。在补体结合试验中与蓝舌病病毒也有一定的交叉现象。

病毒分离,取发病初期的血液或淋巴结制成乳剂,接种于牛胚肾、Hmlu-1细胞培养物,盲传2~3代,观察细胞病变。*好的方法将病料接种于乳鼠脑内分离病毒,或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33.5℃下培养。应用荧光抗体检查感染细胞内的抗原,以补体结合试验测定群特异性抗原,用血凝抑制及中和试验鉴定病毒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