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际大科学而生---2017年诺奖得主巴里什小传
文|贺飞(北京大学)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onald andMaxine Linde物理荣休教授,,是前LIGO(the Laser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主任。在199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代早期,他一直致力于推动LIGO转型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
2016年2月11日, LIGO首次宣布此前于2015年9月14日人类利用臂长达4公里的激光干涉仪首次直接探测到了来自离我们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合并事件造成的引力波。这一发现不仅直接验证了爱因斯坦100多年前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和引力波的存在,还开启了人类对强引力、随时间变化的引力以及黑洞的直接观测,打开了认识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必将推动引力波天文学的发展。
巴里什于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Omaha),童年生活在洛杉矶市。他于1957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该校ide实验粒子物理博士学位。1963年,他作为研究人员(research fellow)加入加州理工学院,1966年成为该校的助理教授,1969年任副教授,1972年任该校物理学教授,1991年受聘担任该校the Ronald and Maxine Linde物理学讲席教授,2005年担任Linde荣休教授。
在其早期科研生涯中,巴里什在费米实验室(Fermi Lab)首次完成了高能中微子束实验,实验证明了核子(质子或中子)的夸克结构,为诺奖得主格拉肖等人(Sheldon Glashow,AbdusSalam, and Steven Weinberg)的弱电统一理论的模型提供了关键证据。
继中微子实验后,巴里什与加州理工同事Charles W. Peck (该校64届博士)一道成为一项致力于寻找磁单*子(magnetic monopoles)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之一。磁单*子是指一些仅带有N*或S*单一磁*的磁性物质,提出超过100多年。大统一理论(Grandunified theories)预测了超重磁单*子的存在。该理论认为,这种磁单*子的质量将是质子质量的1亿亿倍。他们的这一实验称为MACRO(Monopole, Astrophysics and Cosmic Ray Observatory),位于意大利的格兰萨索(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的3200英尺地下。尽管他们的实验并没有找到磁单*子,至今全球科学家仍在不懈地继续寻找。MACRO为中微子有质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巴里什同时还是设计伽马电子介子探测器的(Gamma Electron Muon,GEM)的共同***之一,该装置也是当时计划建于德克萨斯州的超导超级对撞机(SuperconductingSuper Collider)的两个大型探测器之一。但不幸的是,对撞机项目于1993年被美国国会叫停,其主要团队被整合到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探测器项目(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LHC)。1994年起,巴里什成为LIGO项目的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1997到2005年任LIGO项目主任,领导了LIGO的*后关键设计阶段。在他出色的领导下,LIGO项目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在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同时建造了两台姊妹LIGO装置,并于1997年建成。1997年,巴里什创建了LIGO大科学合作项目(LSC),组织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机构的1200多名科学家一道开展寻找引力波的工作。随后,他又参与指导了先进LIGO (Advanced LIGO)项目书的策划和撰写,并*终获得批准。这一项目对原有LIGO设施进行了升级,*大地提升监测灵敏度。这台设施投入运行后不久,就成功捕捉到“宇宙涟漪”。
在LIGO之后,巴里什成为另一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ILC(the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的主任,他领导该项目团队在2006-2013年间规划、设计和实施了ILC项目。ILC项目是由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发起的一项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项目,也是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启动之后人类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其拟议中的直线对撞机是一台超高能量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它由两台大型超导直线加速器组成,首期目标是分别将正负电子加速到2500亿电子伏特的能量,质心系能量达到5000亿电子伏特,将建造在总长约30公里的地下隧道里,涉及大量*先进的加速器技术、探测器技术及其他通用高科技技术。ILC的威力将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台正负电子对撞机,让物理学家有能力深入研究 LHC 的任何一项新发现。目前,来自全世界300多个实验室和大学的16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正致力于ILC的设计及探测器的研发,这些探测器将用来分析ILC中正负电子对撞的产物。
巴里什2003到2009年间任职于国家科学委员会(the NationalScience Board),是该咨询委员会24名成员之一,为NSF以及美国总统和国会提供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决策咨询。2001年,他当选美国高能物理咨询委员会分会(High Energy PhysicsAdvisory Panel subpanel)的共同主席,为美国高能物理发展制定长期规划。他还是同时担任粒子和场物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Particles and Fields)以及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协会美国联络委员会( the U.S. Liaison Committee to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Applied Physics)主席
巴里什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AAAS),曾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会员)。2002年,他获得美国物理教师协会的Klopsteg Memorial Lecture 奖;2016年,获得意大利物理学会的the Enrico Fermi奖。2017年,他获得Henry Draper奖章,同时获奖的还有Stan Whitcomb (加州理工73届学士,LIGO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17年获得the Princess of Asturias科技研究奖,同时获得该奖的还有KipS.Thorne (加州理工62届学士,2017年诺奖得主,加州理工Richard P. Feynman理论物理荣休讲席教授)和Rainer Weiss(MIT教授,2017年诺奖得主)以及LSC团队。他还获得2017年欧洲物理学会的Giuseppe and Vanna Cocconi奖,以及中国复旦大学的复旦-中植科学奖,这两项奖励都是和Thorne及Weiss一起获得,他们3人*终分享了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曾获得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以及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参考文献:https://mediaassets.caltech.edu/documents/50-biography-barish.pdf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2017年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