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

“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

2024-06-27 172浏览

*近“双**”大学名单的出炉,让中国学术圈和社会兴起了一股“吐潮(槽)”。各个大学,笑的笑,哭的哭,冤的冤,气的气。各种吐槽声应有尽有。说穿了,还是原来的985和211模板,降了三个(作为警告),加了三个,照顾一下中西部。但确定这个名单的过程,说得是云里雾里,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那么这些云里雾里的“中国特色”到底有哪些?又是如何影响到**大学和**学科名单的?梳理一下,也许对能够增强理解。我想,说清楚了,大家还是可以基本认同接受的。

1. 中国的体制和西方政治体制不一样,所以要有特殊的超强的政治学科,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所以一些学校的这类学科能入选。

2. 中国是个古老文明之国,文字文化历史人文有其特色,要文化自信,就得好好研究中华文化。有些人文社科学科就这样入选,尽管在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影响。

3. 中国的正规大学教育基本才100年历史,又经过1954年院系调整,学苏联的专科办学模式,打乱拆散,再经过文革的摧毁和近30年的飞速发展,大学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等教育体系,学者办学基本还是形式。行政指令,从*高层的教育部,到院系一级,行政干预仍然非常强,越弱的学校行政干预越强,常常刮台风和龙卷风,搞得大家不知所措,围着行政指挥棒转。怎么在这种现状下,既要培养人才,产业大军,又要冲诺贝尔奖,争有限的国家资源,帽子,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算是中国当下一大特色。有些**大学和**学科入选恐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 中国大学的行政领导基本都是双肩挑。做行政又做自己的学问,这就自然存在少数行政领导把学校发展的资源先挪到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实验室,由此,一般教授学问一旦做得不错,就要去做行政领导,才能挣到更多资源,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这个中国“官本位”特色恐怕要保留很多年。如果把校长的学科和入选的学科做个相关,说不定相关性还不低。一个学校的学科入选和谁当老大,谁参与制定规则有关,这也是特色。经费到校后的分配,可能更会体现出这种特色。

5.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照顾西部大学是应该的,但是选谁不选谁,也是个特色。

6.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把民族和谐、民族地区稳定作为重要决策,发展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也为特色之一。所以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入选也就不奇怪了。

7. 当下中国的一个社会特色就是全社会都急功近利,追求一夜暴富,一撅成名,直播网红。急功近利的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也一定是急功近利的。急功近利的人能叫人才吗?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吗?所以大跃进式的建设**大学方式,也是中国特色,而这个特色就是“没有特色”。而国际**大学都是经过长久积淀而成的。

具体到学科,也有很多特色。

1.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可耕地贫乏大国,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注重农业林业水利等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中有不少农业学科。农业大学应该再增加几所,也应该作为重要国策!

2. 医学方面,中国和西方不一样,有个传统的中医学。虽然这些年,我感觉中华医学也在西化,也是需要支持,发扬光大。所以不少中医学科入选,而很多**的西医学科却落选。

3. 中国的儒家文化,恐怕也一定程度影响到某些高校和某些学科的入选。文良恭谦让(如“诚朴勤仁”)的高校是不是吃了些亏?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吐槽?吃亏是福?

4. 既然是“建设”,不一定代表入选的大学一定是*好的大学,入选的学科也不一定非得是现有*强的,如华南理工的农学,而不是华南农大的农学。复旦的航空工程学科,而不是新闻学科。想让你上,就上,不想让你上,就不让你上,你想上,可以不让你上,你不想上,我想让你上,你就上。“钦点”恐怕是中国的*大特色!

特色不一定是坏处,只是当前所处的特殊阶段、特殊体制和特殊国情的下的特殊决策。也许当下中国真需要一次高等教育疯狂裸奔:迅速飙升各类指标:论文数,专利数(申报一个,批准一个),各种成果(堆积如山),各种人才帽子(五花八门)?但是要出***成果,***大师,特别是人文社科和哲学大师,发明大师,还是要在“润物细无声”中才更有可能实现。而“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全球**大学建设中没有特色的“特色”。

希望无论是入选的还是没有入选的,靠实力入选的,还是被赐予的,都能静下心来做教育,育人才,做研究,而不是搞教育大跃进。

程宗明,2017年10月5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