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文献阅读11】聚集诱导发光原理应用于硝基芳烃化合物可视化检测

【文献阅读11】聚集诱导发光原理应用于硝基芳烃化合物可视化检测

2024-06-27 109浏览

聚集诱导发光原理应用于硝基芳烃化合物可视化检测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端分子利用硝基芳烃类爆炸物进行恐怖威胁,制造事端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环境监测中,对土壤和地下水中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高灵敏检测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外,接触硝基芳烃类化合物会导致贫血、肝功能损伤和白内障等健康问题。因此,对该类化合物的识别与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研工作者为此建立了诸多分析方法,其中,荧光化学传感器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实时监测,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一系列优点而一直成为环境、材料以及化学等领域的前沿课题。

近日,Elsevier旗下的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杂志全文报道了本课题组在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可视化识别与检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T Tao, Y Gan, J Yu, W Huang,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8, 257, 303-311)。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杂志被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定为工程技术领域1区Top期刊,当前影响因子为5.401。

该工作以“Tuning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operties with the number of cyano and estergroups in the same dibenzo[b,d]thiophene skeleton for effectivedetection of explosives”为题,将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原理和纤维素材料有机结合,制备出新型纤维基微纳复合材料,并成功用于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高灵敏检测,检测限低至20 ng/cm2,取得了出色的识别效果。审稿人均对该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称其是“一种设计聚集诱导发光体系的新策略,且对爆炸物实现了可视化检测”。(The manuscript proposed a new strategy into the design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ctive system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explosives.)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并且得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基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势学科、省重点实验室和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谨代表全体作者表示感谢。

图: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原理设计的纤维基微纳复合材料及其可视化检测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