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计算机内部传输速度远未到极限,因为还有更炫新科技

计算机内部传输速度远未到极限,因为还有更炫新科技

2023-10-30 148浏览
百检网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平台,汇聚众多拥有权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你提供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做检测就上百检网。百检网让检测从此检测,一份报告全国通用,专业值得信赖。
样子像蜂巢,但是尺寸却比蜂刺还要小。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新的装置可以控制光束在更紧密的弯管绕行,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光束强度和完整性,有望将计算设备的内部传输率提高上千倍,从而为下一代超高速计算奠定基础。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德州大学艾尔帕索分校(UTEP)及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的研究人员共同取得的,*近刊登在《光学快讯》上。其研究背景是现代电路板遭遇的性能瓶颈。电路板是通过金属导线在不同的元器件之间以电信号的方式传输数据的,在周边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电子电路的传输速度日益成为了计算的性能瓶颈。

 

于是微芯片和计算机制造商都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速度快得多的光信号上面。但是由于电路板的布线密密麻麻且曲度*大,要想控制光束穿行的同时避免强度损失是很难的。

 

 

UCF的研究人员采用了纳米级的3D打印技术激光直写来制造弯曲率为以前两倍的微型格栅,然后设法让光束在这些格栅中穿行的同时保持了光强的无损。图中可以让光发生90 折射的这种塑料(环氧树脂)装置只有20微米( m)。

 

这项成果的意义重大。因为以往传统向光纤那样的导波管尽管也能控制光束传输,但是必须是逐步弯曲才能让光线通过,如果曲度过大,光就会逃逸并发生能量损失。但是现在的设备都是越做越小,没有空间容纳传统导波管的这种逐步弯曲的布放方式。

 

而现在的这种20微米的装置已经打破了此前让光线变弯的世界纪录(从45 提高到90 ),其下一步打算再将这一成绩提高一倍(180 )。如果这一成绩能够实现的话,意味着排线密度可以达到目前电子电路板的水平,从而为光通信的超高速计算奠定基础。不过这种技术实现消费者产品的商用尚需时日,研究人员预计可能会**应用到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上面。


百检网秉承“客户至上,服务为先,精诚合作,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一站购物式”的新奇检测体验,打开网站,像挑选商品一样简单,方便。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建构消费和检测机构之间高效的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