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用水检测的重要性
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不安全的饮用水可能含有各种有害微生物、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腹泻、中毒、癌症等。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饮用水检测范围
- 水源地水:包括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和地下水。检测水源地水能够了解水源的初始状况,评估是否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例如,检测地表水时,需要考虑周边环境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像农业面源污染可能使水中含有农药、化肥残留;工业废水排放可能导致重金属超标。
- 市政供水:从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到通过管网输送至用户终端的水都属于市政供水检测范围。出厂水的检测主要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管网水的检测则是为了监控在输送过程中是否出现二次污染,如管道老化导致重金属溶出、微生物滋生等。
- 瓶装水和桶装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装水和桶装水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对其检测主要包括水源质量、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等。例如,瓶装水的包装材料如果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
三、饮用水检测标准
- 国家标准: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22)是饮用水检测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等多个方面。其中涵盖了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消毒剂常规指标等各种详细的水质指标及其限值。
- 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饮用水质量参考标准。它为各国制定本国的饮用水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不同国家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饮用水标准。例如,欧盟的饮用水标准在某些指标上可能比其他地区更为严格。
四、饮用水检测项目
(一)微生物指标
- 细菌总数:通过培养法检测一定体积水样中的细菌菌落形成单位(CFU)来衡量。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 100CFU。例如,如果细菌总数超标,可能会导致肠道感染,引发腹泻、呕吐等症状。
-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这些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检测通常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每 100 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这些菌群,它们的存在意味着水源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疾病的风险。
- 病毒检测:如肠道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检测相对复杂,通常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毒理指标
- 重金属
- 铅:主要来源于含铅矿石的开采、冶炼以及含铅工业废水的排放。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检测,饮用水中铅的含量不得超过 0.01mg/L。铅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
- 汞:汞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其检测方法有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等。饮用水中汞的限值为 0.001mg/L,汞会对人体的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 镉: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饮用水中镉的含量要求不超过 0.005mg/L。镉主要蓄积在人体的肾脏和肝脏,长期摄入会引起肾脏损害。
- 无机非金属
- 氟化物:适量的氟化物对预防龋齿有好处,但过量则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采用离子选择电*法检测,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一般应在 0.5 - 1.0mg/L 之间。
- 硝酸盐(以 N 计):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能被还原为亚硝酸盐,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含量一般要求不超过 10mg/L。亚硝酸盐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人体缺氧。
- 有机化合物
- 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使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可能来自农业灌溉用水或水源地周边的农田污染,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
- 多环芳烃(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活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 “三致” 作用。
(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色度:用铂 - 钴比色法检测,正常饮用水应是无色或略带浅黄色,色度一般不超过 15 度。如果色度超标,可能是水中含有溶解性的有机物或金属离子等。
- 浑浊度:通过浊度仪检测,衡量水中悬浮颗粒的多少。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 1NTU(散射浊度单位),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3NTU。浑浊度高说明水中可能含有泥沙、有机物等杂质。
- 臭和味:正常饮用水应无异味和异色。通过嗅和味的检测方法来判断,例如用无臭无味的水稀释水样,直到闻不到异味为止,以此来确定异味的强度。异味可能来自水中的藻类、有机物腐败、工业污染等。
- 肉眼可见物:水中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泥沙、铁锈、漂浮物等。
- pH 值:用 pH 计检测,pH 值一般应在 6.5 - 8.5 之间。如果 pH 值过低,水可能具有腐蚀性,会对管道和设备造成损害;如果过高,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可能会沉淀,影响水的使用。
- 溶解性总固体:通过蒸发、干燥和称重的方法检测,它是水中溶解的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总量,包括钙、镁、钠等盐类。一般要求不超过 1000mg/L,它可以反映水的矿化程度。
(四)消毒剂常规指标
- 余氯:自来水在消毒过程中会残留一定量的氯,以保证在供水过程中持续杀菌。采用比色法或电化学传感器法检测,余氯含量一般在 0.3 - 4mg/L 之间。但如果余氯含量过高,可能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二氧化氯:对于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的饮用水,需要检测二氧化氯及其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含量。二氧化氯的余量一般在 0.1 - 0.8mg/L 之间,亚氯酸盐不超过 0.7mg/L,氯酸盐不超过 0.7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