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演化、形成、生长的原始地区。中国西南高原山地是茶的原产地,这里自古就生长着茶树,人工栽培有史可稽也已有三千多年。现在世界已有五十多个国家产茶,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各国对茶的认识、利用、生产等知识,大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世界各国茶的名称也都是根据中国语音演变而成。1753年世界**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
关于茶树原产地问题,学者间尚有争论。自1824年驻印英军勃鲁士少校宣称,在印度阿萨姆省皮珊的新福区发现野生茶树后,国外少数学者便对茶树原产地只在中国提出异议,计有以下论点:
坚持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除中国学者一致持这种观点外,还有其他各国学者。18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所组织的科学调查团,调查研究在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茶树,团员植物学家瓦里茨博士和格里弗博士均断言在阿萨姆所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中国传入的茶树同属中国变种,不过野生已久,在品质上较差而已。1893年苏联勃列契尼德在《植物科学》里,法国金奈在《植物自然分类》里,美国瓦尔希在1892年的《茶的历史及其奥秘》里,威尔逊在《中国西部游记》里,1960年苏联杰莫哈节在《论野生茶树进化因素》里以及近年日本茶树原产地研究会的志村乔博士、乔本实博士的研究结果等,都主张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主张茶树原产地在印度
1824年英人勃鲁士,在印度皮珊发现野生茶树,1836年制成红茶五箱运往伦敦,1838年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宣称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1877年英国拜尔登在《阿萨姆之茶叶》中,1903年英国勃朗、林得莱、易培逊和日本加滕博等人均主张茶树原产地在印度。
主张茶树多元原产地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1935年所著的《茶叶全书》中提出:凡是自然条件适合而又有野生植被的地方都是茶树的原产地,它包括泰国北部,缅甸东部,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的森林中,理由是这些地区的土壤,气候,雨量都*适合茶树生长繁殖,形成一个原产地中心。
茶树原产地二元论
荷兰植物学家司徒博士,在1919年考察中国的西藏、云南和印度支那,发现野生茶树后认为:在中国东部及东南部无野生茶树的发现和记载,茶树在形态上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原产地:一为大叶种,原产于中国西藏高原的东部一带(包括四川、云南),以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度阿萨姆等地;一为小叶种,原产于中国东部及东南部。
主张茶树原产于依洛瓦底江发源地
1958年英国艾登在其所著《茶》一书中宣称:“茶树原产依洛瓦底江发源处的中心地带,或者产在这个中心地带的无名高地”。即原产缅甸的江心坡或更在它以北的中国云南、西藏境内。
自勃鲁士1838年印发有关茶树原产地在印度的小册子后,国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争论,一百多年来,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从各个方面获得大量的资料,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其根据是:
中国*早发现、利用和栽茶制茶
中国是世界上*早发现、利用茶树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代,就有小规模的栽茶和制茶(见中国茶史)。
世界各国“茶”及“茶叶”语音源于中国
中国古代芦、过芦、物芦、酪芦、果乐、歌乐、沱等多种。根据考证,当今世界各国和“茶”字有关的语音,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见茶的字源)。
中国*早发现野生大茶树
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野生大茶树,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有明确记载,近代调查结果,野生大茶树广为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资源十分丰富(见野生大茶树)。
中国是茶树近缘植物分布*多的国家
茶树在植物学上的系统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全世界山茶科植物约有24属400余种;中国西南地区就有15属260多种,且多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全世界发现的茶属约100种,中国西南地区就有6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发现新种,形成了全世界茶属的分布中心。这种情况除与当地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外,还由于遭受第四纪冰川侵袭较轻,保留下来的树种较多,这已为全世界植物学家所公认。由于山茶科植物在中国西南地区大量集中,这一地区也就有成为茶树植物发源地的*大可能。
中国有较多的古老茶树品种
中国和各国的研究表明,茶树的个体发育起源于较古老的茶树。它的儿茶素的组成是简单儿茶素占多数,随着个体发育的增长和系统发育的进化,便强烈地合成复杂的酯型儿茶素。苏联杰莫哈节对来自中国、印度以及苏联的茶树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云南大叶种合成简单儿茶素L-表儿茶素比合成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强度高一倍左右,相应地形成L-表没食子儿茶素比形成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也更多。但是印度、苏联及中国东南部的茶树就完全相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事实。因此,云南大叶种的新陈代谢类型比较简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茶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