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粗皮病

2024-07-19 17浏览

茶树枝干部病害之一,又名荒皮病。中国浙江、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均有分布,日本也有发生。寄生茶、山茶、桑、橙、桂花等林木。

症状

病部初呈灰绿色,后期浅褐色,病斑不正形。表面生许多灰黑色、近圆形小突起,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1~3毫米,表面较平或呈弧形,粗糙而有纹理,病部扩大后相邻的连成大斑,被害部后期常破裂。

病原

茶粗皮病菌学名为Patellaria theae Hara,病斑上的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座,其中埋藏有许多子囊层。子囊层高90~120微米,宽150~300微米,内生许多子囊,排列成褶扇状。子囊棍棒状或圆筒形。每个子囊内有4~6个斜列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由6~15个细胞构成,无色透明,长宽约44~55×7~9微米。子囊间杂生许多无色透明的侧丝,较子囊长,宽1~1.5微米,顶端有分枝,形成囊层被。

侵染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产生子囊孢子传播。一般在排水不良,潮湿荫蔽的老茶树枝干上*易发生。

防治

对局部受害枝干,应予剪除,衰老茶树宜台刈更新,一般茶园加强管理,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