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巴蜗牛

2024-07-19 162浏览

一种为害多种农作物的软体动物。学名Bradybaena similaris(Ferussac)。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岛,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区。中国还有薄球蜗牛Fruticicola ravida(Benson)分布亦广,习性与同型巴蜗牛相似。主要为害苜蓿、油菜、蚕豆、豌豆、大麦、小麦等越冬作物和棉花、大豆、玉米等,也为害柑橘及花卉。

体形与颜色多变,壳质厚而坚实,有5~6个螺层,前几个螺层缓慢增长,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螺层增长迅速膨大,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黄褐、红褐或栗色,有稠密而细致的生长线。在体螺层周缘或缝合线上,常有一暗褐带。壳口马蹄形,口缘锋利,轴缘上、下部略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小而深。壳高约12毫米,宽约16毫米。头部有两对触角,色深,上者长大且顶端有眼,下者短小是嗅觉器官。口在头部前下方,只分唇、颚、舌3部。颚在口内上方,坚硬骨化;颚下为舌,舌前端微尖,中间凹入,表面有纵横并列的尖锐小齿,用以舔取食物,啮食叶片或咬断嫩茎。蜗牛爬过后留有白色闪光分泌物,有时还留下青绿色如细头绳状的粪便,可与昆虫的为害相区别。卵圆球形,直径约1~1.5毫米,乳白有光泽,不透明,孵化前变暗成土黄色,并有两个淡黑小点,即幼贝触角。卵壳石灰质硬而脆,暴露在日光或空气中即会爆裂。

年生1~1.5代,寿命可达两年。成贝幼贝多在苜蓿、蚕豆、麦类、油菜等越冬作物或草堆、石块、疏松土面下越冬。越冬期间如遇温暖天气,还能活动取食。遇干旱或有害情况时,分泌一层白色薄膜封住壳口蛰伏。越冬蜗牛于翌年3月初活动取食,先为害绿肥、蚕豆、豌豆、油菜及麦类嫩叶等,4月下旬转害棉苗,食害子叶、真叶、嫩茎,4~6月是为害棉花盛期,此时成贝占60~70%。7月下旬后当年幼贝为害日渐猖獗,特别在多雨季节,大豆苗常遭严重为害。若7~8月干旱,隐伏在植物根部或附近土下蛰伏,旱季过后又大量为害。10月下旬后渐转入越冬,11月底约80%以上的蜗牛进入越冬。全年为害期达250天以上。蜗牛雌雄同体,肝脏叶内有一雌雄性共同的精卵巢。精子和卵一般不同时成熟,所以不能自体受精,需两个个体交配互相受精。从春季到秋季均可交配,每次约2~3小时,交配后数日卵成熟,顺输卵管排出,与预先贮存在受精囊中的精子相遇而受精,再经生殖孔产出。成贝每年有两次产卵高峰:4~5月和9~10月。卵产在疏松湿润的土中。产卵前先用腹足和口将土掘成约1.5~3厘米深的小坑,产后将坑盖好。一头蜗牛一次产卵30~50粒,一年可产数次,产卵期平均约20天。卵孵化历期平均为10天,孵出的小蜗牛约经100天性成熟。蜗牛大发生年份常由于上年存贝量大、多阴雨、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大等因素所致。沿江、沿海或内陆多湿地区、间套种植复种指数高的地区蜗牛常为害频繁严重。

天敌主要有鸭、鸡、鸟类、鼠、蛙类、步甲、虎甲、蚂蚁、隐翅虫、蠼螋及寄生蝇等。

养鸭琢食,一只受过食蜗牛训练的鸭子从3月至5月可吃1.3万头。在地面或棉苗行间撒施砷酸钙石灰粉或砷酸钙麦麸毒饵、砷酸钙毒土(砂)均有良好效果,用四聚乙醛(蜗牛敌)加砷酸钙制成的毒饵及四聚乙醛(蜗牛敌)毒砂土(单用)均比单用砷酸钙毒土好。氨水防治蜗牛也有一定效果。用药后不能再放鸭琢食。用茶籽饼水浸液喷在棉花前作和绿肥上有一定作用。在蜗牛产卵季节可中耕松土爆卵或堆草诱捕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