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留申貂病病毒引起的水貂特有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遗传因素、持续性血源性感染、浆细胞和血清丙种球蛋白增多以及与慢病毒感染相一致的其他症状为特征。又名浆细胞增多症。病程进展*为缓慢。1962年证实为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各养貂国家均有发生,对养貂业危害*为严重。所有品系的水貂均能感染。阿留申水貂(或称青貂)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成年貂的发病率高于幼貂,常引起母貂空怀。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见于秋冬季。病毒长期存在于患貂体内,从尿、粪和唾液排出,易感貂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毒还可经母貂胎盘垂直传播给子代。还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治疗和预防接种时针头被污染亦可引起本病流行。
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可分:①急性型。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衰竭,死前出现痉挛,病程2~3天。②慢性型。*度口渴,食欲下降,生长缓慢,逐渐消瘦,可视粘膜苍白、出血和溃疡,排煤焦油样粪便,严重贫血呈恶病质状,*后死于尿毒症。病程为数周。血液变化为浆细胞增多和血清丙种球蛋白增加。剖检可见肝、脾、淋巴结和肾肿大,肾呈点状出血或有散在坏死灶。所有脏器呈明显的浆细胞浸润,常在血管周围形成管套。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实验室检验。坚持每年检疫,淘汰阳性貂,可在2~3年内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