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

2024-07-19 131浏览

主要由多杀巴氏杆菌及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畜禽传染病的总称。旧称出血性败血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的病变仅限于局部器官。

流行病学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一般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散发,气候多变,潮湿多雨季节发病较多,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牛(黄牛、牦牛、水牛)、猪、兔、鸡、鸭、鹅为常见,绵羊、山羊、鹿、骆驼较少,马和驴仅偶尔发生。幼龄动物较易感。部分动物上呼吸道带菌,不出现症状,受各种应激因素影响使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增殖和毒力增强并侵入全身组织,造成内源性感染而急性发病。病畜由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经呼吸道传染。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和经皮肤、粘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畜、禽之间,甚至家畜与野生动物之间在适宜条件下也可互相传染。

发病机理

毒力强大的多杀巴氏杆菌(对畜为Fg型,对禽为Fo型)对抵抗力弱动物的侵入力异常大。当突破机体的**道防御屏障后,很快克服淋巴结的阻碍作用,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成为菌血症,并于24小时内造成败血症导致动物死亡,仅在死前发现高热和精神不振。剖检仅见有粘膜、浆膜、皮下和实质脏器出血。若病原菌侵入机体数量不多,*初病变限于局部,以后延至胸腹及前肢关节,主要呈现胶样浸润。局部病变加剧,使防御机制不能阻止病原菌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由于局部坏死及菌体崩解产生的内毒素作用,使机体器官功能*度紊乱,终至死亡。如病原菌属于毒力弱的菌株,其病变限于局部,构成范围大小不同的病变区域。病菌仅存在于局部,不构成败血症,动物生长迟缓和消瘦。

症状与病理变化

根据病原菌的毒型和毒力、动物种属和抵抗力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与病理变化也不尽一致。

猪巴氏杆菌病

又名猪肺疫。急性经过多表现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者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潜伏期1~5天。临床分为三型:①*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常不显症状迅即死亡。病程稍缓者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心搏加速,咽喉及其周围出现热性红肿,可视粘膜发绀,呼吸*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犬坐喘鸣,病程1~2天,窒息死亡。剖检可见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点状出血和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颈部皮下有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淋巴结肿大、出血。肺急性水肿。皮肤有原发性红斑。②急性型。*为常见。除具有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外,还呈现急性胸膜肺炎。体温升高,初发痉挛性干咳,后变为湿咳。呼吸困难,常取犬坐姿势,有粘稠鼻漏和粘脓性结膜炎。可视粘膜发绀。初便秘,后腹泻。皮肤淤血(出现紫斑)或有小点出血。病猪瘦弱,多因窒息而死。病程5~8天。剖检除可见全身粘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的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水肿和出血等:病程较缓时肝变区常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浸润,切面呈大理石样纹理:心包和胸腔积液,内含纤维素凝絮,胸膜附着纤维素且常与病肺粘连。③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常由急性转来,主要表现为慢性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间发咳嗽,呼吸困难,流粘脓性鼻液。常出现腹泻。偶见痂样湿疹和关节肿胀,呈进行性消瘦,多在2周后衰竭死亡。剖检可见高度消瘦,贫血。肺内有较大的黄色或灰色坏死灶,或形成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状物,或形成与支气管相通的空洞。肺膜与胸膜或肋膜粘连。有时在支气管周围、纵隔等处的淋巴结也有坏死灶。

牛巴氏杆菌病

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以高热、肺炎、炎性水肿、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潜伏期2~5天。临床分为:①败血型。病牛高热,机体衰竭,皮温不整,鼻镜干燥,呼吸和心跳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初便秘,后腹泻。有时出现鼻漏和尿中带血。一般于12~24小时内虚弱倒毙。剖检可见一般败血症变化。②水肿型。除呈现全身症状外,在头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发生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初有热、痛且硬,后变凉,疼痛减轻,同时伴发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因窒息或急性肠炎而死亡。病程多为12~36小时。剖检司见咽喉部和头颈部有波及四肢皮下的胶样浸润,切开水肿部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混有血液。咽周围组织和会厌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均有急性肿大。③肺炎型。*为常见,主要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畜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干咳且痛,流泡沫样鼻液,后呈脓性。胸部叩诊有痛觉和实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偶有胸膜摩擦音。初便秘,后腹泻。病期一般为3天或1周左右。病理变化以格鲁布性肺炎和胸膜炎为特征。胸腔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肺脏和胸膜表面有小出血点和一层纤维素膜。整个肺呈不同肝变期的变化,小叶间淋巴管增大变宽,肺切面呈大理石状。肺组织有部分纤维化坏死,呈污灰色或暗褐色,无光泽。有时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心包与胸膜粘连,内含干酪样坏死物。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出血。肾和肝发生实质变性。脾不肿大。

马巴氏杆菌病

临床分为三型:①高热和麻痹型。见于发生的初期和中期。病驹精神沉郁,反应迟钝或完全消失,全身(尤其四肢)麻痹。高热而无麻痹症状的,病情缓和。②腹泻型。见于爆发的中后期,病驹体温稍高,排软便或呈水泻,预后良好。③水肿型。见于流行的中后期,病驹主要出现头颈部和肩前部炎性肿胀,有热痛。剖检可见肠管浆膜、胸膜和心包膜呈出血性变化。硬脑膜充、出血。肺特别是肺炎部常有出血点。病程长病例的典型变化主要为皮下结缔组织和内脏器官的严重出血和胶样浸润。

绵羊巴氏杆菌病

多发于羔羊以呼吸道粘膜和内脏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突然发病,呈现寒战、虚弱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性病例可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病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呼吸促迫,咳嗽,有带血鼻液。初期便秘,后腹泻虚脱而死,病程2~5天。在较缓的病例,头颈及前胸部可见弥漫性水肿。慢性病例病程可达3周,身体消瘦,不思饮食,咳嗽,喘息,流粘脓性鼻液,间发腹泻,头颈及前胸部水肿,逐渐发展成恶病质。剖检可见皮下有浆液浸润和小点出血。胸腔有黄色渗出液,肺有淤血、点状出血和肝变,偶见有黄豆至胡桃大的化脓灶。其他脏器有水肿、淤血、出血等。慢性病例尸体消瘦,皮下胶样浸润,常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心包炎。肝和淋巴结有坏死灶。

山羊巴氏杆菌病

一种以肺炎为特征的羔羊急性传染病。病羊表现格鲁布性肺炎症状,如发热、咳嗽、粘性鼻液,一侧或两侧胸壁叩诊呈浊音,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病程平均约10天,后期四肢麻痹。存活羊表现长期咳嗽。剖检可见一侧或两侧肺脏的前下部有小叶性肝变,肝变区切面干燥,呈颗粒状,颜色暗红或灰红,该处胸膜上覆盖一层纤维素膜,有时见有坏死灶,或形成空洞,内含干酪样物。

鹿巴氏杆菌病

一种以败血症和肺炎为特征的鹿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5天。可分为:①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便秘或腹泻,呼吸急迫,口鼻流出泡沫样带血液体,常于1~2天内死亡,病理变化与一般败血症类似。②肺炎型(胸型)。以发热、呼吸*度困难、咳嗽为主要症状,常于5~6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肺充血、出血、肿胀,胸腔积有多量胸水,肺与胸膜粘连。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水肿、充血。

禽巴氏杆菌病

又名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表现消化道和呼吸道炎症或肉髯水肿和关节炎等。

潜伏期2~9天。临床上分为三种病型:①*急性型。病禽无前驱症状,突然倒地死亡。稍缓者仅见精神沉郁,病程几分钟至数小时。剖检无明显病变,有时只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②急性型。*为常见,体温*度升高,精神倦怠,弓背,头隐伏羽下。常有剧烈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口渴。呼吸困难,发出湿性罗音,口鼻流出泡沫粘液。鸡冠和肉髯呈蓝紫色。*后抽搐或昏迷死亡。特征性病变为腹膜及脂肪、胃肠道粘膜、心外膜、肺等处常见点状出血,肝常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包及腹腔内液体增量,有纤维素凝块。③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鸡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流粘性鼻液,喉头积有分泌物致使呼吸困难。有些病鸡肉髯、鸡冠和耳水肿、坏死,或发生关节炎。病程可持续数周。病变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关节、卵巢等的慢性炎症,并有粘稠或干酪样渗出物附着。

兔巴氏杆菌病

兔的常见病之一。潜伏期一般为1~5天。慢性者1~2周。鼻炎型病例较多见,有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液,喷嚏、咳嗽。病变主要在鼻腔及其周围组织,呈现发炎肿胀,附着一些分泌物。地方流行性肺炎型病例,一部分为原发,另一部分可由传染性鼻炎恶化转来。通常可见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很少有肺炎症状,常可突然死亡。剖检可见急性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的变化。严重病例肺有脓肿或形成空洞。单纯的败血型病兔迅速死亡。剖检除见有败血症的一般变化外,也伴有混合感染病型的病变。中耳炎型病例,斜颈是主要的临诊表现,严重病例出现运动失调和神经症状。还可看到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母兔的子宫炎和子宫积脓,公兔的睾丸炎、附睾炎、结膜炎,皮下或内脏器官的脓肿等。

水貂巴氏杆菌病

*急性型常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多见,表现发热,鼻镜干燥。病初食欲减退,后期废绝。嗜卧,呼吸困难。有时出现四肢麻痹,通常在昏迷或痉挛中死亡。病程1~2天。

诊断和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作细菌学分离和鉴定。猪巴氏杆菌病应与猪瘟、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地方流行性肺炎,马应与炭疽、恶性水肿,牛应与炭疽、气肿疽、恶性水肿、牛瘟和牛肺疫,绵羊应与链球菌病、炭疽、恶性水肿和气肿疽,山羊应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禽应与鸡新城疫、鸭瘟相区别。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

防制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混群饲养,消除可能降低畜禽抵抗力的各种诱因;严格检疫,引进健康畜、禽。接种与病相适应的不同种类的疫苗。②发病后应立即隔离,迅速确诊,及时治疗。严格消毒畜舍、禽舍和场地。粪便发酵,病死畜禽深埋或作工业用。

人感染巴氏杆菌,主要是由于接触畜禽时被咬伤、抓伤,经伤口感染。临床有两种类型:①伤口感染型。潜伏期几小时至1周。表现为伤口处严重疼痛、肿胀,发热,化脓,淋巴结肿大,个别患者出现败血症。②非伤口感染型。一般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用磺胺类药物或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