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软组织内有钙盐沉着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组织中沉着少量钙盐,眼观上并无明显改变,量多时可见石灰样的白色颗粒或团块,在苏木素伊红染色切片中,钙盐着蓝紫色。病理性钙化可分为两种类型。
营养不良性钙化
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如结核病灶、脂肪坏死灶、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等。此型钙化只是钙盐在局部组织中析出和沉着,血钙含量并不增高。其发生机制在不同场合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与局部碱性磷酸酶的升高有关。磷酸酶能水解有机磷酸酯,使局部磷酸根()增多,超过了Ca2+和乘积的常数,于是就形成磷酸钙沉着。碱性磷酸酶可来自坏死细胞的溶酶体释放和从周围组织液吸收。有的与坏死组织中缺乏游离碳酸,使组织偏于碱性有关。酸性降低,能促进组织液中的钙盐析出和沉淀。脂肪坏死的钙化,是由于脂肪分解产生的脂肪酸,与组织液中的Ca2+结合成钙皂,钙皂中的脂肪酸又被碳酸根或磷酸根所代替,就形成碳酸钙或磷酸钙沉着。
转移性钙化
发生在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含量增高的情况下。钙盐沉着在某些正常组织的基膜和弹性纤维上。此型钙化的发生原因为: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脱钙,引起血钙和血磷增高,磷酸钙在组织中沉着。②摄入维生素D过多,促进钙从肠道吸收和磷酸盐从肾排出。③骨质大量破坏,如骨肉瘤及骨髓瘤。
钙化对机体的影响,视其发生部位而有不同,如结核坏死灶的钙化,有可能使其中的结核病菌逐渐丧失生活能力,促进病灶愈合。但钙化团块对周围组织会产生刺激作用,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和形成包囊。血管壁钙化则失去弹性,管壁变脆,容易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