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色素沉着

2024-07-19 81浏览

组织中的色素增多或正常不含色素的组织中出现色素的病理过程。色素是组织中的有色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内源性的,如黑色素、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脂褐素等;另一类是外源性的,如炭末及石粉等。常见的病理性色素沉着有以下几种。

含铁血黄素

一种含铁的棕色颗粒,是吞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后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通常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细胞内,细胞破裂后可沉着在组织间质中。正常肝、脾等器官内含有少量含铁血黄素,如大量沉着则是一种病理现象。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着见于出血,当循环中的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可以发生全身性的含铁血黄素沉着,色素沉着在肝、脾、淋巴结、骨髓、肾等器官内。在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肺淤血,红细胞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在细胞内形成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含铁血黄素因含铁,所以呈普鲁士蓝反应。切片加铁氰化钾和盐酸后可产生蓝色,可与胆红素及卟啉等作鉴别。

胆红素

见黄疸。

卟啉

血红素不含铁的色素部分。卟啉有原卟啉、尿卟啉及粪卟啉三种,是一种大小不等的棕色颗粒,在紫外线激发下能产生红色荧光。在卟啉代谢紊乱,血红素合成障碍时,体内产生大量游离的尿卟啉和粪卟啉,可以沉着在单核—巨噬细胞、肝、肾、牙骨质及硬骨内,或溶解在血浆及尿液内,称为卟啉症(porphyria),在家畜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见于牛、猪及犬。

脂褐素

不饱和脂肪由于过氧化作用而衍生的脂肪色素复合物。显微镜下为棕褐色颗粒,出现在心肌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及肾上腺细胞内,紫外线下产生褐色荧光。电子显微镜下,脂褐素为有界膜的致密颗粒、空泡和脂肪小滴的凝聚物,呈小球状或不规则状,其化学成分约50%为脂肪残余物,30%为蛋白质残余物。脂褐素沉着较常出现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老龄动物的细胞内,称作消耗性色素或老年性色素。也发现有的机体内出现脂褐素的大量蓄积,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同缺乏苯丙酸参与的过氧化物酶有关。

黑色素

由成黑色素细胞将酪氨酸转变而成的一种蛋白质性色素。显微镜下为大小不等的棕黑色颗粒。成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内,它产生的黑色素由一种巨噬细胞吞噬和运输。黑色素沉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沉着在正常不含黑色素的器官组织内,如肠、心、肺、肾、脑膜等,称为黑变病(melanosis)。另一种是黑色素瘤(melanoma),显微镜下,黑色素细胞形体扩大,充满棕褐色颗粒,细胞的原有结构不清楚,组织的外观呈褐色或黑色。

炭末沉着

一种常见的外源性色素沉着,多见于乳牛。空气中的炭末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被泡壁巨噬细胞吞噬,并经淋巴道运送到局部淋巴结内。当肺内有大量炭末沉着时,眼观上可见有黑色纹理,局部淋巴结中央区变黑色。显微镜下为小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聚集大量黑色团粒,含存在吞噬细胞内或游离在组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