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能促进排粪的药物。这类药物能促进肠管蠕动,增加肠内容积或润滑肠管,软化粪便,从而促进排粪。临床上用于治疗便秘,排出肠内毒物及腐败分解产物。根据作用特点不同,将泻药分成容积性、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三类。
容积性泻药
临床常用的有硫酸钠和硫酸镁两种。它们都是盐类,所以又称为盐类泻药。①硫酸钠。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味苦而咸。经风化失去结晶水后,成为无水硫酸钠或去明粉。内服小量时,能轻度刺激消化道粘膜,加强胃的分泌与蠕动,呈健胃作用。大量时,在肠内解离出和Na+,不易被肠壁吸收,并保有大量水分,增加肠内容积,并软化粪块,促进排粪。用于大肠便秘,排除肠内毒物和辅助驱虫药驱虫。②硫酸镁。无色,细小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味苦咸,易风化。内服有致泻作用,用法与适应症与硫酸钠相似,其他作用见中枢抑制药。
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内服后,在肠道内解离出刺激性成分,刺激局部肠粘膜的肠壁神经丛,反射地引起肠管蠕动加强,产生下泻;反射地加强子宫收缩,引起流产。①大黄。主要成分为蒽醌苷类,含有大量的鞣质。因味苦,小剂量有健胃作用;中剂量,因鞣酸作用,产生止泻效果,大剂量因蒽醌苷在大肠水解刺激大肠壁欧氏神经丛,反射地引起大肠蠕动加强,促进排粪。芦荟、番泻叶有与大黄相似的作用与用途。②蓖麻油。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经压榨而得的脂肪油。为淡黄粘稠液体,味淡带辛。内服到十二指肠后,受胰脂肪酶的作用,皂化分解为蓖麻油酸和甘油。前者迅速变成蓖麻油酸钠,刺激小肠粘膜,促进蠕动和排粪。未被皂化的蓖麻油有润滑作用,有助于排粪。多用于小家畜的小肠便秘。巴豆油、酚酞与双醋酚汀等也都有程度不等的致泻作用。
润滑性泻药
包括来源于矿物、植物和动物的一些中性油。主要作用是润滑胃肠,软化粪便,并能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粪便易于移动和排出。适于孕畜或有肠炎病畜的便秘。液状石蜡,提炼石油的一种副产品。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味,中性反应,不溶于水和乙醇,能与多数油类任意混合。内服后,在消化道内不吸收,不变化,以原形通过整个肠管。对肠道粘膜只有润滑和保护作用,无刺激作用,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泻药。适于治疗瘤胃积食、小肠阻塞、有肠炎的病畜和孕畜的便秘。植物油常用菜油、棉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大量灌服后,大部以原形通过肠管,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促进排粪。适用于治疗瘤胃积食、小肠阻塞、大肠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