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

2024-07-17 159浏览

控制有害生物为害草原资源,保证草原生产得以正常运行的技术措施。是草原管理的内容之一。对草原有害的生物科类繁多,主要有害虫和害螨、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杂草、线虫、原生动物、鼠、兔以及其他对土壤、植被、家畜和有益野生动物致害的生物,它们不仅为害牧草使其产量和质量降低,还破坏土壤、植被,导致草原退化。有些有害生物传播人畜共患疾病如鼠疫等。有些有害生物自身含有或通过牧草产生有毒物质,常使家畜中毒或感染疾病。

防治原则

草原保护的基本措施是综合防治,就是根据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有关环境条件,协调运用各种适当防治技术的草原保护措施体系。从生态学、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的观点出发,把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防治措施

植物检疫

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条例,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外国或外地传入或传出。特别是随种子、苗木、农畜产品及包装材料等而传播的危险病、虫、杂草,如严重危害小麦和几十种禾本科牧草的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aversa)、高粱瘿蚊(Contarinia sorghicola)、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毒麦(Lolium temulentum)、多枝列当(Drobanche ramosa)、亚麻菟丝子(Cuscuta epilinum)、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

生态防治

利用草地经营管理和牧草栽培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牧草健壮生长和发育,抑制鼠、虫、病、杂草危害的发生发展。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合理利用草地,合理布局栽培牧草,密植、混播、间作、轮作;科学施肥、排灌;适期播种、刈割与收获;抗病虫品种选育等。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有杀鼠剂、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与其他防治方法比较,其优点是速效、高效、特效;受地域或季节的限制较少;使用方便,便于大面积使用。但长期使用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性及引起环境污染。常用的杀鼠剂有磷化锌、敌鼠钠、灭鼠灵等;杀虫剂有敌百虫、乐果、马拉硫磷、辛硫磷等;杀菌剂有代森锌、福美双、甲基托布津、菲醌等;除草剂有地乐酚、2,4-D丁酸、百草枯、草甘磷等。防治病虫、杂草时常采用喷粉、喷雾、熏蒸等;灭鼠时常采用毒饵。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学技术或简单工具杀死鼠、虫、病株、杂草等。物理灭鼠法,通常包括器械灭鼠,采用鼠夹、弓形夹、捕鼠笼、暗箭、活套、压板等;利用普通工具灭鼠,如挖洞、灌水、灯光捕鼠、人工捕打及枪击等。物理灭虫时,常用的方法有捕杀法,如捕虫网;诱杀法如黑光灯、糖醋毒液诱杀、红外线照射等。防病害时,拔除病株,焚烧残草等。

生物防治

利用各种有益生物及其它们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主要有以虫治虫,利用捕食性天敌如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npunctata)、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中华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黑光猎蝽(Ectrychotes andreae)、小花蝽(Triphleps minutus)、细腰食蚜蝇(Baccha maculata)、中华步甲(Carabus maberae chi-nensis)、中国胡蜂(Vespa mandarinia)等。利用寄生性蜂类及蝇类,消灭蚜虫、介壳虫、粉虱和红蜘蛛等。食蚜虫的瓢虫成虫**吃120头蚜虫,其幼虫**可吃55~60头。以菌治虫,使害虫感病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及线虫等,通常应用的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细胞核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等。以菌治菌,一般应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内疗素等。以菌灭鼠,目前在法国、英国、德国、瑞典和前苏联等国家,广泛应用的主要有米列日科夫斯基菌(Salmonella apermo-philorum)、达尼契菌(Sal.danysz)、依萨琴柯菌(Sal.decumanicidum)等。利用鼬科如黄鼬(Mustela sibirica)、猫科的野猫和犬科的红狐(Vulpes uulpes)等许多肉食兽以及猛禽(隼形目、鸮形目)如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草鸮(Tyto capensis)灭鼠。中国北方草原上,广泛利用设置人工鹰架的方法,招鹰灭鼠,保护了天敌,并降低了鼠类的危害,促进了生态平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许多国家还建立有专门的法令保护草原资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就有制止滥垦、滥牧、禁止采集或猎取珍贵动植物资源和防止火灾等条款,均属广义的草原保护范畴。

草原有害生物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活动强烈地影响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应采取措施调整系统内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将它们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致危害的水平,以获得*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