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畏惧

2024-07-09 55浏览

其实,我的内心充满了畏惧。

每次,我都不能判断自己要说的话是不是有用的时候,我会尽量告诫自己,按照自己的感觉走,如此一来,我总会很幸运地说了一次不假的话,但是很不幸地一次次得罪了比我牛逼一百倍的人,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话,对于我本来想告诉的对象有没有用,*近,我越来越在怀疑了。因为,事实无情地告诉我,即便是从底层一路路艰难走上来的博士生,*少数的他们也对事物本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放弃了坚持,选择了另一条路走。

-------

对于科研,一个国外的小老板告诉我们,如果年轻人要有所成绩,面对智力与自己都差不多的同行,谁的成功几率大决定于谁的老板更牛,也决定于自己多早就认识世界**的同行,并让他们知道你,喜欢你,这种偏激的废话,你们说,国内的某老板会告诉你们么?谁愿意说自己的水平不高,谁愿意承认自己有瑕疵呢?

但是很多年轻人没有选择,面对考研,自由度大的,也只有top20的学校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出国,跟国内的大老板,国内大部分的二本院校学生,大都是通过考研来避开暂时的就业压力,在本不感兴趣的科研道路上逛逛街而已,此时选择导师的判断就显得很迷茫,只要能上就可以,这是*严重的错误,读研的三年,是事业的**次选择,因为本应该可以就业,但是荒废三年跟一个学术平庸的导师,那么基本就判定为浪费,如果是跟一个学术平庸,权术牛逼的老板,那么基本上三年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对社会诚信潜在的毁灭者。

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不是80后制造的,人情社会靠关系的骂名更不需要80,90,00后门去承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痛恨的就是举例子,但是我也没办法,这个例子太典型,80后去办个准生证,都比登天还难,来来回回几十个戳儿,而盖章的,都是自己父母一样的慈祥中年男女,他们可以看着大肚子的非亲生儿女们跑来跑去,内心没有任何怜悯,或许他们心里明白,当初我们比你们还艰难。这就是一种简单的传递,一个长期生活在幸福环境里面的人,才很有可能不给周围的人传递痛苦,也有可能给周围的人传递幸福,一个长期生活在八面玲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里的人,怎么可能给周围的人一视同仁,投桃报李呢?

我庆幸的是,读研读博遇到的人都是青莲一样的同事,老板,他们早年的留学经历决定了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对待学生都是报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态度去培养,这种人格的感染力,只会促使你努力学习,人格的感染力会保护你在繁芜复杂的人情社会里找到一个缝隙,呼吸,成长,并壮大。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也可以说,中国还有大部分年轻的研究生,无论是不是真心做科研,还是想混学位,在面对比自己掌握更多资源的老板们的时候,还感受不到人格带来的感染力,还在忍受着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承受的东西的煎熬,这些人,难道不可以被相对地称为弱势群体么?当然,他们自己绝不能认为自己属于弱者一类,弱势和弱者是两个概念,自认为弱者是一种放弃,自认为弱势是有自知之明。

弱者一般都会谄媚,弱势只会发愤图强。

-------------------------

啰嗦这么多,还是想告诉和我本科学校一样的,类似广州大学的毕业生,或许你现在遇到很多羁绊,但是永远不要把自己归为弱者,坚持学习,掌握一门他人基本不具备的东西,那些试图用枷锁锁住你们的人就拿你没办法,因为他们只会收拾弱者,这也是弱者会谄媚的原因。你一旦谄媚一次成功,那么你的一生就会笼罩在谄媚的阴影里面,不可自拔,你的一生就会多一些甩不掉的恩人,这些人足以让你的人格丧失一部分,更别说魅力了。如果你一旦被攻陷,那么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这样的人,这个群体对社会诚信规则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只吸纳新的弱者成员,排除异己。他们任何一员都不可能先做出改变,一旦改变意味着之前积累的都付之东流。所以,永远不要抱有什么幻想,期望他们施舍,就证明自己在谄媚。

-------------------

说到这里,我也劝和我年龄类似的年轻人,在百检网不要轻易站队,喜欢别人的观点就是喜欢观点,不要去粉一个人,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站在一队的人会一股脑地支持队友扯淡一样的观点,为了队伍,抛弃自己对自己*纯粹,*美好,*专利的东西——智力的尊重,是一件及其悲哀的事情。

-------------------

心存畏惧,畏惧的是黑夜的繁星,是窗棂透过来斑驳的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