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之两难:把关还是放水!

2024-07-02 17浏览

2005年我来到这所大学,教的**门本科课程便是《材料物理性能》,这对于本科学地质的我,颇有难度。但十一年来,我坚持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方法。这些年来用过的教材有三四套,但觉得很适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这一普通大学工科专业的教材其实没有。所以在不断改进的教学中对不同教材取长补短,授课内容、重点和顺序都并不是完全照抄某一教材,结果屡被学生投诉内容与教材不一致。这也罢了,*头疼的事(当然这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根本就是自寻烦恼)是从教十一年来,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使我多年来探索养成的教学经验和规矩难以为继。

**次教学由于对内容比较生疏而略显吃力,教学方法和技巧自然也乏善可陈,可课程结束考试下来,挂课率只有10%左右,还算比较好交差的。可一年一年教下来,教学内容越来越熟悉,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改进,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内容。尤其考试题目越来越容易,但学生的成绩却越来越差。我一直坚持不划重点,不透考题,只答疑不指题。尤其这几年我改变了考试题型,尽量减少客观题,基本取消了选择题和是非题,增加了论述题等增加改卷难度的主观题,目的是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可结果是学生考试时抄袭难度陡然提高,而逻辑分析和论述推理能力本是学生的弱项,考试表现就更加雪上加霜。前年的挂课率增长到30%,去年又增加到45%。今年刚结束考试,试卷改下来令人寒心,多数学生只能得到二三十分,虽然*高也有89分,但*低却只有7分。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连中学早已学过的基本知识都搞错,竟然有半数学生把电介质当成导体来解释,一个课堂上分析过也叫学生上台来演算过的计算题,考试时完全做对的屈指可数,多数学生没有将物理量化为标准单位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更不要说对计算结果能说明的问题进行分析了。。。。。。一切均表明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听讲。分数拉开了本来是好事,但平均分太低,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卷面分数高于55分。这个分数不仅自己不满意,负责该专业年级班主任自然难高兴得起来:班级挂课率这么高,作为班主任需担责还在其次,更担心的是其它的意外!而实际上,本人作为任课老师也是倍感压力: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显然也包括教得不好。学校当局表面上要求老师认真严格教学,但大会小会上却更加强调毕业率,这样下降的教学效果必然会或重或轻地直接和间接受到追责,尽管实际上我的教学水平是一直在改善和提高的。教学同事们如果放水成了习惯,会否把自己当另类?当然也不排除老师们自己嫌麻烦不这样做,内心里支持的。考试成绩一公布,学生的不满就更是越来越明显,学生班级群里各种公开抱怨嘲讽骂街的都有,甚至有多个学生以跳楼相威胁。人命关天,学生在评教时对老师的评价,显然已不在考虑之列。想想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很认真对待教学,希望通过考试(当然也包括采取课堂提问等其它配套措施)引导学生加强课堂听讲和跟进思考,通过平时积累来真正逐步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认识水平,但几年下来感觉收效甚微。事实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听课率(非到课率)均明显下滑,无法遏止。

和个别大学老师一样,上课吹吹牛,跑跑火车,考前指指重点,甚至给出做好答案的复习题让学生考前突击背一两天,考试时大家轻松过,师生皆大欢喜,这很容易做,也很轻松,而且越来越流行:这样老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到更出成果更有效益的科研上来,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真正的知识无法通过考前一两天的突击复习得到,必须要平时的点滴积累。现在的大学生根本无法指望他们在课堂外会去自学(考研复习除外),那么抓住课堂教学有效积累知识,科学和文明才能有效传承,而这正是大学的职责所在。虽然大学教师是个良心职业,做好做坏全靠自己,也几乎无人管束,但从职业道德角度,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放任甚至诱导他们在学习上走过堂,显然不是好事。

但是我这样于人于已都不讨好的教学方式还能坚持吗?还需要坚持吗?在利益**的当下国情氛围下,选择似乎容易。但人之为人,是不是可以有更高一点的坚守呢?在大学学习早已沦为打酱油的现实状况下,这种坚守是否还有意义呢?如果有,那应当怎样坚守下去呢?或许要不了多久,已经年届五十的我也会选择放弃。就目前大趋势来看,这似乎是我个人的宿命。而一个个个体的宿命,便汇集成一个古旧帝国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