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移民吧!

2024-07-02 8浏览

想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本土做科学好,还是移民他国好?如果移民他国,移到哪个国家*好?

《物理世界》绘制了几张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信息图表,统计了自诺贝尔物理学奖设立至今198位得主的移民情况,发现其中有51位是移民,占1/4强。《物理世界》大胆预测,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应该至少有一位是移民。可见,想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移民是条好途径。特别是在诺贝尔奖的不毛之地,想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如何定义移民?这是一个棘手问题,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到处流动,并不总是呆在一个地方。《物理世界》的这些图表基于的移民定义是:某位诺奖得主去世或目前居住的地方不是其出生的国家。

**张图是一个迁移地理图,箭头线的粗细表示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人数的多少。*突出的事实是,按移民接受数算,美国是明显的赢家,它至今已经吸引了30位**物理学家,而只失去了2位。另一个惊人的观察是德国的人才流失,它流失了13位**物理学家,大多是在纳粹德国时期流失的,其中11位去了美国。但有趣的是,*后3位移民到美国的德国人――Horst Stormer, Herbert Kroemer和Wolfgang Ketterle――则是二战后很久才去的。

第二个图表显示了所有移民诺奖得主的数字和名字,重点关注移民接受国(标示在图的右边)。除美国外,法国占据移民涌入数量的第二位,这对吸引其说法语的邻国人才很有吸引力。英国也是移入多于移出的净赢家,从它的前殖民地和东欧收获了诺奖得主,其*近的新移民诺奖得主是前苏联出生的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他们因分离石墨烯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些图表当然也并不是**的,特别是,某位诺奖得主到底是不是移民、算哪儿的移民等问题很难界定清楚。例如,2009年的诺奖得主Willard Boyle出生在加拿大,在美国完成了他的获奖研究,但后来又回到了加拿大,在那里享受了一段漫长的退休生活,直到2011年去世。Willard Boyle没有被算为移民,尽管有人可能会说他在做出诺贝尔奖成果时是移民。然而,采用这一标准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例如Enrico Fermi,他带着全家去斯德哥尔摩领取诺奖后,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乘上了去美国的轮船。他应该不能被算作移民,尽管他后来在美国土地上对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引中国人注目的例子是杨振宁先生,他与李政道先生同为美籍华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李政道算美国的移民诺奖得主,而杨振宁不算。《物理世界》给出的理由是,杨振宁在中国出生,在美国做出诺奖工作,但后来又回到了中国。(China-born Chen-Ning Yang, who did his prize-winning work in the US but has since returned to China, is not counted as an immigrant.)照此算法,中国已获得了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想拿个诺贝尔奖……

[1]诺贝尔奖是“麻将里的大胡子”

[2]我们中国人咋尽给诺贝尔奖评委出难题

[3]莫言得诺奖,狐狸精帮大忙

[4]想拿诺贝尔奖应该做什么样的物理

[5]不一定得诺奖,但一定要饶毅

[6]咱中国人还消受不起诺贝尔奖

[7]重要的”比“更重要的”更重要

[8]谁有慧眼识得诺奖“潜力股”

[9]鱼龙混杂,中国难出诺贝尔奖

相关专题:2015年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