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故事

2024-07-02 175浏览

查资料

作者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1/14

我喜欢看书写作,经常要查资料,有时在网上查一下就行了,但也经常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现代百科全书奠基人上外创始人姜椿芳

谈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就要先说说它的筹划和组织者姜椿芳。他也是编辑出版家、翻译家和教育家。1912年生于江苏常州。1928年在哈尔滨跟一位俄侨学习俄文,成为俄语翻译。1936年回到上海,先后在《时代》等多家报刊担任编辑和领导工作。1949年5月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姜椿芳成为上海市军管会文管会剧艺室主任。当时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时期,11月初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高等学校,委任姜椿芳负责筹建工作。校名定为上海俄文学校,12月20日正式成立,1950年1月,就迎来了389名**期学员。从筹办到开学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次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俄文专科学校,简称上海俄专,就像西南俄专一样,同属于解放初我国所建的7所俄文专科学校。后来升格为上海外院,就像川外一样,如今则发展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追溯根源,姜椿芳是创校元勋。

1951年冬,姜椿芳调任中宣部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后来长期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文革浩劫开始了,姜椿芳做梦也没有想到,革了大半辈子命的他,被卷进了漩涡,先被定为走资派,1969年1月作为苏修特务押进了秦城监狱,受尽折磨,直到1975年4月才被释放出来。

在这六年多的坐牢期间,他**考虑的不是个人安危,而在脑子里翻腾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这场浩劫?考虑来考虑去,他认为主要是整个国家文化落后,人民知识贫乏,愚昧迷信,以致听任四人帮之类的胡作非为。中国迫切的问题,是要普及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他想起了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法国进步思想家狄德罗和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达朗贝尔等学者科学家一起,结成了“百科全书派”,着手编辑《法国百科全书》。他们用百科全书的形式,针对各个领域的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观点,对各个学科的知识做系统阐述和论证。姜椿芳苦苦思索,忽然豁亮,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中国也需要自己的百科全书。巧合的是,当年狄德罗也是在铁窗后面构思百科全书的。

百科全书工程启动了

早在1751-1772年,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编纂出版了35卷的百科全书。英语世界,1768-1771年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即大英百科全书,今版32卷)。德国在1796-1908年,出版了至今有名的《布罗克豪斯》(BrockhauEnzyklopädie,今版30卷),后来又出版了《迈耶百科全书》(MeyerenzyklopädischesLexikon,25卷)。美、苏(俄)、日也都早就有自己的大部头百科。而中国古代虽有《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这样的类书,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据说,文革前,外宾送中国一套百科全书,我们只能回赠一本《新华字典》。

这样的落后情况绝不能继续下去了。姜椿芳出狱后,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于1978年1月7日发表《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4月底就获得中央批准,决定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姜椿芳担任总编辑,带领阎明复、金常政、刘尊棋、王纪华等人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决定分学科开始进行编辑,成熟一卷,出版一卷。

启动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要动员全国各行各业的力量、汇集各方精英来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反映出国家的水平。“天文学卷”**上马,这是因为中国天文学会是文革后*先恢复活动的。1978年9月建立学科编委会,1980年底“天文学卷”出版,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早问世的一卷。

“外国文学卷”作为第二个学科卷在1979年启动。姜椿芳本身是俄文翻译家,钟情于苏俄文学,已出版和发表许多译著和评介文章,又担任上外校长,外国文学界的不少专家学者也是他的老朋友。他熟悉这个圈子,也知道他们的实力,他想快一些把他们组织起来,让“外国文学卷”尽快与国内外读者见面。为此,他多次上门请冯至、季羡林、叶水夫(1920-2002,俄文翻译家)出面主持这卷的工作,姜椿芳还先后拜访了曹靖华、陈冰夷、戈宝权、卞之琳、杨周翰、李赋宁、王佐良、李健吾、罗大冈、闻家驷、田德望、杨宪益、叶君健、楼适夷等等专家,其中有许多是他的老朋友,有的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吧,老姜!我们会尽力的。”

就这样,“外国文学卷”紧锣密鼓开始动工了。冯至挂帅,担任外国文学编辑委员会主任,季羡林、叶水夫任副主任辅佐。下分14个分支编写组,其中德语荷兰语文学组主编为冯至,副主编严宝瑜任副主编,成员有叶逢植、张黎、范大灿和绿原。

“找合适的人写合适的题目”是编纂大百科全书的一个原则。每个条目,字数有限制,大约一两千字,却要准确、精炼,在有限的字数内写出丰富的内容。这对写作者的学力和写作功力是一个考验。

1982年5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出版,上下两卷,16开,共1400多页,354万字。这是外国文学研究史上的一大成果。

1987年12月17日,姜椿芳病逝,享年76岁。遗憾的是,这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尚未全部完成,出版了大约一半,但他开创的这项浩大文化工程的完成,已经没有疑问。灵堂有一副挽联,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斩棘披荆,百科盛事,十年功业垂成。愿未了,身先去,英雄泪;

呕心沥血,千载丰碑,一代精华怀念。地为基,天无涯,松柏绿。

铸就中华文化的丰碑

1993年,历时15年的文化工程胜利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全部出齐。当年10月,几百名参加过全书编撰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代表欢聚人民大会堂,庆祝这一旷世巨典问世。

《中国大百科全书》共74卷,共1.26亿字,包括66个学科和知识门类(文科如文、史、哲、经、法、社,乃至体、音、美、电影、戏剧、博物馆、新闻出版皆有,外国文学即为其一;理工科如天、地、生、数、理、化,乃至交通、建筑、航空航天等等,以及农、医和环境科学),再细分734个学科分支(如德语文学),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堪称一套汇集人类知识的宝库,难怪有人赞誉:这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全书共选收77859个条目和近50000幅插图。全国大约有两万多名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随着电脑和多媒体的发展,网上百科发展起来,但印刷版并没有过时,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更多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wl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