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上海菜籽油店铺火灾

2024-07-02 44浏览

说说上海菜籽油店铺火灾

今天凌晨,上海曹安路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发生火灾,我听说之后,立刻联系到古代的自燃问题,以下是我断定这是一次自燃火灾的理由。

火场有4人死亡,这说明火灾的爆发不是迅速的,而是缓慢的。缓慢阴燃发生的过程,产生的烟气在有焰燃烧发生之前,已经造成人员伤亡了。在这方面***的案例是2000年的焦作天堂录像厅大火,其中74名观众在火势转为有焰燃烧之前早已中毒,这是典型的热自燃和阴燃现象的结果。

菜籽油有自燃的潜力,这一点在“东晋武库火”中早已发现(张华《博物志》)。纯粹的油池很难自燃,只有那些被油类浸透的抹布(便于氧气渗透的多孔结构),才是重点防火对象。所以,自燃问题,说到底是房间收拾问题。如果及时收拾,注意处理含油抹布,自燃灾难还是可以避免的。

我国历史上有三次提到油类的自燃潜力。

**次,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润十月庚寅,洛阳储存武器的仓库发生火灾,由于当时的执政者(张华)“疑有乱,先命固守,然后救火”,错过了干涉火灾发展的好时机,导致208万件兵器,以及珍贵的文物如王莽头、孔子屐、高祖剑等都“一时荡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财产和文物损失。不过,张华却据此在《博物志》卷四中提出,“积油万石,则自然生火”的结论,给自己的失职行为添上了一场科学认识的外衣,被后世认为这是人类**次认识自燃现象。

第二次,《南史乐蔼传》中刊登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梁天监中,长沙宣武王将葬,而车府忽于库失油络,欲推主者。御史中丞乐蔼曰:‘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幕万匹必然。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检之,果有积灰。”

第三次,郑克的《折狱龟鉴》记载了这样一则类似的故事:“强至祠部为开封府仓曹参军时,禁中露积油幕,一夕火,主守者法皆应死。至预听谳,疑火所起,召幕工讯之。工言:‘制幕必杂他药,相因既久,得湿则燔。’府为上闻。仁宗悟曰:“顷岁真宗山陵火起油衣中,其事正尔。”主守者遂傅轻典。亦见行状。”

图2. 宋仁宗赵祯

从上面三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油类和织物的组合,是容易失火的关键要素。所以我一看到菜籽油,立刻想到上述三个前例,这是我的职业敏感。

说起自燃,是相对于点燃和热燃的概念。点燃(pilot ignition)是用火焰去直接点燃,热燃Auto-ignition是把环境温度提升上去,让燃料内部的氧化反应超出燃料可以散热的能力,结果导致的热失控,引发的热点火现象。那么自燃Spontaneous Ignition呢?既没有点火源,也没有环境温升,完全靠自身内部的氧化能力,导致的热失控现象。由于自燃的过程需要经历阴燃的过程,所以自燃和阴燃往往需要联合到一起来讲授。自燃一定经过阴燃,阴燃很有部分原因是自燃。自燃材料包括干草堆,煤堆,含油抹布堆等自燃现象,关键是需要体积大,保证不散热才有可能点燃。热燃则不是自燃,而是热(温度)点燃,通过给环境添加能量,导致内部温度升高而点燃,如深圳公交的自燃险象,关键是内部有热源,附近有燃料,所以是管理问题。一般人都不区分这两种情况,学过火灾动力学的消防工作者则比较清醒。火药自燃,应当是因为堆积而产生的自燃,不是高温产生的热自燃,虽然这两种都需要有一定的产生条件,因此都不是严格意义的自发过程。

图3. 五种典型的热灾害之比较。

导致自燃的条件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堆积体积(或直径),化学特征等。*关键的参数是直径,超过一定的直径,内部蓄热不能散热,温度总会达到临界点而燃烧,虽然其发生有可能是数月时间的缓慢过程。第二个重要条件是温度,如果环境升温,则内部的氧化反应加速,有可能提前到达临界温度。这两个条件相互制约。如果环境温度高,则堆放体积小,如果温度低,则堆放体积大。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可能发生热失控现象。2003年7月28日,河北省辛集市王口镇郭西烟花厂爆炸,32死105伤,晾晒的药球因天气温度异常升高引起自燃,诱发火药连环爆炸。对此,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天气的变化,如果药球体积再小一点,就可以避开气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