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教授的未竟事业

2024-06-27 135浏览

我其实不认识钟扬教授,我是在他得知他死讯的时候,才知道我和他原来有这么近的关系,也才知道我的合作者、平易近人的张晓艳老师背后原来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

我和张晓艳老师在学校的教师午餐沙龙上认识,出来后,互相交流了一下彼此的研究兴趣。她做生物信息,我做科技信息。因为疾病的缘故,我正在做生物医学信息方面的研究,彼此的研究兴趣很近。也都因为跨学科而找不到合适的刊物发表,于是决定合作,向两边都挖得深一些。张老师给我看了她的一个学生的文章和他的硕士论文,确实思路很新奇,技术也很到位,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但因为缺乏相关理论支撑,也因为学生匆匆毕业,这些东西一直没有发表。张老师就派她的一个学生和我一起做,开组会的时候,如果涉及相关内容,她会通知我去参加。

她也到过我办公室两次,一次大概是取什么东西吧,我说我送过去,但她说她过来取。我原本以为她会派个学生过来,就没有坚持。结果是张老师亲自过来的,而且还给我带了她老家的一种饼。另外一次,是她带她的学生过来的。我们在做基因剪切技术发展脉络分析。我提出了几个思路,她觉得我对这些技术的发展理解有偏差,我们*终可能并不能发现我所期望发现的关联。她就带着她的学生,给我这个生物学的门外汉解释这一技术的实质,并期望达成新的一致意见。那天我们讨论得很热烈,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张老师是生命学院的教授,我是个图书馆员。因为图书馆员在具体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专业人员一般不愿意和图书馆员进行深度合作。而因为张老师虚怀若谷,也能容忍我理解上的偏差,并耐心纠正,所以,我们就准备深度合作,申请了学校的跨学科项目的支持。但因为这一项目只支持年轻人,我们又不想弄虚作假,找些年轻人来挂名,就陈述了实际情况,由学校裁决去了。

当然,我和张老师的关系还不至于此。有**梁进老师找我,说学校生命学院有个老师想给她儿子找个家教,问我老公愿意不愿意带。我老公当然求之不得,他们就加了微信,我老公开始给人家上课。我也一直没有注意,很久以后,看我老公的微信,感觉他微信里联系他的那个家长,好像是张晓艳老师。从我的微信里核对后,果然是张老师,就和张老师说了一下,张老师说,早知如此,就直接找你了,不用通过梁老师来介绍了。

我于是便通过老公知道了很多张老师的家事,知道她有一对双胞胎,大毛和小毛。大毛在复旦附中读书,小毛在读西藏班。我因此隐隐觉得张老师的老公是个有些实权的人物,但一直不明就里。

大毛那时候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少年,有着这个年龄的人都有的毛病,喜欢玩游戏,学习不太上心……我老公给一些贫穷家庭的孩子上课的时候,那些孩子都希望我老公能多上一些。我因为张老师的缘故,也一再嘱咐我老公,给孩子多用点心。但每次一到点,大毛就不学了,让我老公休息。所以,我老公一直觉得如果家庭不是这么优渥,大毛是可以学得更好的。分数下来的时候,大毛**时间告诉我老公他的分数,我老公还担心他考不上他心仪的高中,但大毛如意考上了。所以,张老师就奖励大毛暑假去美国。而小毛却去了西藏,说是小毛每年必须在西藏待一段时间。我当时还觉得张老师偏心,喜欢大毛胜过小毛。

出事那天,我老公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的老公出车祸了,他在大毛的朋友圈里看到大毛说,父亲,你敢走啊,我还没长大呢!顺着后面的链接,他知道这件事。我也才知道张老师背后,原来有那么一个伟大的人,而张老师低调谦逊的处事风格里,我竟然一点也没有察觉到那个能够感动中国的灵魂,离我如此近,近在咫尺,转角可见!

也才知道为什么小毛在上西藏班,也才知道为什么小毛小小年龄,就必须一年在西藏待一段时间,也才明白一个父亲寄予儿子的期许。父亲一年要在西藏待150天,深深地知道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也知道如何让身体适应高原气候。在钟扬老师的骨灰存放仪式上,复旦大学生科院的领导说,钟扬在复旦的工作还好说,总有人可以顶上,但他在西藏的工作,可能再也不会有人能补上了,因为没有人能够,为了理想,而承受这许多的折磨……所以,钟扬老师把这一使命交给了儿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啊?

我和梁进老师说了张老师的境遇,梁老师也没有想到张老师的老公这么厉害。我便问了张老师那个学生张老师这段时间的安排,学生告知我们骨灰安放仪式的时间地点,我和梁老师还有张老师的学生就一起去现场,想抚慰一下张老师。

但张老师的神态还算好,悲伤,但还能撑得住,可以感受到有一种力量从内向外散发出来了,知识女性的美丽坚强,在她稳健而从容的步态中,显露了出来。大毛小毛也都魁梧了很多,好像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臂膀突然强壮起来,准备为母亲和爷爷奶奶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每个人都在心里为钟扬老师祈福,然后在骨灰前鞠躬致哀。张老师和两个孩子站在旁边,答谢人们。轮到我,她说,你身体不好还来了啊。然后给两个孩子介绍说,这是你们刘老师的爱人。

也许是因为张老师的坚强,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只是走出来,我才突然意识到,钟扬老师走了,站在哪里答谢人们的三个人,就真的成了孤儿寡母了,而张老师那么一个温和的女人,真的能撑得住吗?此后,她如何抑制自己的悲痛,去抚慰老年丧子的公公婆婆?不由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梁进老师紧紧地拥抱着张老师,这时候,我们**能做的是,We are with you。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一起缅怀生命中那些美好的往事。复旦大学生科院一位领导,钟扬老师的老部下说,生活一直太过匆忙,我们匆匆行走在自己的轨迹里,没有感受到身边这些美好而且伟大的人格。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但这时,那逝去的生命,是再也无法挽回了,也只有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所失去的东西,是多么珍贵。幸而,我们还有机会缅怀,并纠正我们前行的目标,勇往直前......这就是逝者对于生者的意义吧。

后记:大毛昨天给我老公说,他要开始上课了。大悲之后,孩子们知道爸爸未竟的事业,是自己必须要肩负的责任……亲爱的孩子,前面没有人给你们带路了,你们只能自己开拓前行了。加油,相信爸爸在天堂里看着你们呢。后面是大毛朋友圈里所发的消息,我尤其感佩的是那句话:父亲,你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

我自己在收集有关钟扬老师的纪念文章。如果大家看到,请在这篇博文后面提供一个链接,对张晓艳老师而言,看到这些文字,会得到些许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