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做技术 我们就是技术

2024-06-27 111浏览

我们不是做技术我们就是技术

■武夷山

【人类与技术不可分离,人类其实就是一种技术存在物,正是技术使得人之为人。】

演员范冰冰有一句豪言壮语我非常欣赏:“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上,也可以有一句类似的表达:“我们不是做技术,我们就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各类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也难免出现了一些悲观主义的看法。比如,物理学家霍金、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都对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将带来的后果忧心忡忡。与此相反,技术乐观派则认为,技术产生的问题还得靠技术解决。乐观派的典型代表、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甚至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专门研究全球化问题的JoseRamos认为,简单化的技术悲观主义或技术乐观主义都是缺乏依据的。他的看法是,人类与技术一直是共同演化的。面对当代社会技术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不必惊慌失措,但也不能讳疾忌医,好像那些问题都不存在似的。

他发现,老百姓习惯用简单化的二分法来看问题,就像小孩喜欢问大人故事中的人物“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样,好些成年人也喜欢区分“好技术”和“坏技术”。这种说法,其实是把技术看成外在的东西,技术与人类是两分的。也就是说,人类来拥有技术,人类来开发技术或做技术。

他则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与技术不可分离,人类其实就是一种技术存在物,正是技术使得人之为人。

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类的生理发育是与其技术偏好相伴而行的。例如,人脑容量的逐渐增大就与用火烤制食物这种“技术”有关。利用这个技术,早期人类能够更快地摄入和消化营养物,从而得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其他活动,加快了人类文明进程。恩格斯说,“人能够用他的手把**块岩石做成石刀,终于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的一步”。这同样是肯定了技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作用。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的“成功公式”或者叫独特的成功之路,就在于发明和利用工具,创造新方法和新工艺,将自然界里的东西转化为人们可用的事物。

智利认知生物学家HumbertoMaturana和FranciscoVarela认为,特定物种的认知就是该物种之个体发生学的表达。他们说,认知是生命体据以巩固其成功地位的“相互作用域”。对人类认知而言,我们的“相互作用域”基本上就是技术域。

但是,JoseRamo也承认,帮助人类征服地球的“成功公式”又转过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核威胁、气候变化、蜂群衰竭综合征、***的人工智能等,只是几个例子。

如何应对挑战,化解危机呢?JoseRamo认为,答案并不是诋毁排斥技术,因为人类是技术存在物,拒斥技术,就相当于否定人类自身。同样,也不能不加批评地对技术顶礼膜拜。而应该问:作为负责任的、成熟的技术存在物,人类该怎么行事?回答好这样的问题,人类才能走向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未来。

总之,我们不是做技术,我们就是技术。

《中国科学报》(2017-11-10第7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