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说说北京市近期复杂空气污染过程: 严重霾-沙尘-浮尘/霾-重霾-沙尘

说说北京市近期复杂空气污染过程: 严重霾-沙尘-浮尘/霾-重霾-沙尘

2024-06-27 74浏览

说说北京市近期复杂空气污染过程

严重霾-沙尘-浮尘/霾-重霾-沙尘

北京市刚过去的近10天空气污染既复杂又有特色:严重霾-沙尘-浮尘/霾-重霾-沙尘。看看根据(官园)监测站数据画的曲线图,PM2.5和PM10的浓度曲线(μg/m3),PM2.5在PM10中占的比例曲线(%):

(补遗:PM2.5应当包含在PM10内,图中有比值超过****的少数点,怀疑是PM10数据有问题。)

够复杂吧。解释一下:

过程,大致可以分成4个区:

(1)11月26日午夜前。区内主要是霾污染。特点是从轻度污染开始,昼晚污染有起伏,但逐日升高到26日晚形成严重霾污染,PM2.5小时浓度达到300μg/m3。其间PM2.5在PM10中比例很高,大都超过60%,严重霾污染时超过80%。

(2)11月27日凌晨到12月1日午夜。区内空气污染情况变化复杂。

- 27日凌晨1点左右,强烈沙尘暴从西北方向杀入,驱散重霾。PM10浓度峰值接近900μg/m3,然后下降。同时PM2.5浓度下降更快,上午就降低于40μg/m3。这是沙尘驱散雾霾:PM2.5在PM10中的比例迅速下降到10%。

- 然而27日下午起,PM10和PM2.5浓度都开始回升,昼夜有起伏。然而在28到12月1日期间,PM10浓度居高不下,多处在150~200μg/m3之间,有明显的“浮尘污染”。这一浮尘污染持续超过4天的现象在2011年“雾霾”大热以来,是首次出现,值得注意。同时,PM2.5浓度也攀升到200μg/m3,再次进入重霾污染状态。

- 在11月27日早晨开始直至12月1日晚间,一方面污染程度较缓慢地持续攀升,另一方面PM2.5/PM10浓度比例却上升相当快。显示浮尘和霾污染同时存在的几天中,霾污染从次要位置逐步上升,到12月1日下午以后又成了主要污染。

(3)12月2日凌晨至12月3日凌晨。区内在12月2日凌晨以后,曲线显示PM2.5保持在重霾污染程度,污染在继续积累。虽然PM10浓度也有上升,但总体说PM2.5在PM10中的比例达到80%,甚至更高。如果扩散条件继续不佳,有可能造成又一次严重霾污染。

(4)12月3日凌晨以后。好在12月3日凌晨,又有沙尘进入北京,但这次沙尘强度较低(几位北京朋友说室内没有感觉),按风向来自北方,即内蒙方向。之后沙尘影响逐步减低,霾污染也消退了。

讨论:

1、 今年11月以来,北京市又遭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11月3日,11月13日,和11月26日到12月3日的持续污染过程。*近这个污染过程有特色:两次沙尘暴驱散重霾,但**次沙尘暴以后浮尘污染持续好几天。这是多年来罕见的现象。

2、 虽然两次霾污染都达到了“严重”和“重”的程度,但PM2.5小时浓度峰值只在300和200μg/m3左右,和往年同期,或往年更加严重的霾污染比较,只能算中等程度的“重霾污染”。

3、 由此可见,一方面,在控制治理霾污染工作方面,京津冀地区政府、企业、大众都出了大力气,治理有成效。另一方面,当地不能大意:在“人努力”和“天帮忙”两个因子中,后者的力量更大些:沙尘暴主要是天决定的,强度也难以控制。“人努力”中,“一刀切”的对象可能多是中小企业和民用炉灶和采暖。查查今年上半年来的报道,很少能看到大型企业(电厂、钢铁厂、水泥化工等)怎样严格脱硫脱硝的报告。如果今年冬季“够冷”,可能指望又一次蓝天白云,否则可能遇到比较往年冬季强度稍低的重霾污染。

4、 为什么发生持续浮尘的现象,希望有专业队伍进行研究。估计气象方面会有适当解释。例如,今年10月以来,北方相当干旱。我经常看北京市气象数据,发现只有10月份有**记录小雨。另外,猜想内蒙等地植被可能被破坏严重。同时,浮尘持续的那几天,京津冀地区扩散条件也比较差,所以也是霾污染积累上升的时段。

--------------------------

12月6日下午6:00增加内容:

有网友提出问题,怎样能判断人为治理有效果。我答复是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的。下面是我今年3月6日博文“北京市及周边六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趋势比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1102524.html中展示的一张图(月平均值曲线),和现在扩展到2018年11月数据再作图的比较:

图中可见,北京市SO2浓度持续降低,这是治理有效的*明显证据。其他污染物也有改善趋势。但是“天帮忙”的因素不可小看,今冬如果不“够冷”,PM2.5浓度可能反弹。

相关专题:空气污染和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