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中所含的砷、镉、铅、铬、汞等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矿物原料、工业和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等原料,通常被称为重金属元素。这些有害元素在肥料中的存在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食品安全、人畜健康构成*大危害。因此,对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生态指标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测标准
关于肥料中砷、镉、铅、铬、汞含量的测定,我国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即《肥料中砷、镉、铬、铅、汞含量的测定》(GB/T 23349-2020)。该标准规定了肥料中砷、镉、铬、铅、汞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肥料中这些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二、检测方法
根据GB/T 23349-2020标准,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砷的检测:
- 常用的方法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在酸性介质中,五价砷被还原为砷化氢,然后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吸收,生成红色可溶性胶态银,在特定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砷的含量。
- 原子荧光光谱法则是利用砷原子在特定条件下发出的荧光强度与砷含量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测定。
镉的检测:
- 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
-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镉原子在特定条件下的光谱特性进行测定的。
铅、铬、汞的检测:
- 铅和铬的检测通常也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
- 汞的检测则常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
三、检测步骤
以肥料中镉含量的测定为例,使用原子荧光光度法的检测步骤大致如下:
- 试剂准备:纯化水、翻氢化钾、氢氧化钠、盐酸、硝酸、硫脲、钻溶液、镉标准溶液等。
- 仪器设备:原子荧光光度计、控湿电炉、通风榻等。
-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肥料样品,加入盐酸和硝酸进行消解,待反应平稳后逐渐升温至样品蒸干,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和纯水进行溶解和过滤,*终得到待测溶液。
- 上机测定:将处理好的待测溶液注入原子荧光光度计中进行测定,根据仪器给出的荧光强度计算出镉的含量。
四、检测意义
对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生态指标进行检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保障农田生态环境: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肥料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从而避免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金属元素在农作物中的积累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可以确保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 指导肥料生产和使用:通过检测可以了解肥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综上所述,对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的生态指标进行检测是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指导肥料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