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枝干部病害之一。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浙江、安徽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发病较重,印度也有发生。为害茶、猪屎豆、山毛豆等。
症状
主要侵害1~3年生枝干,叶片和果实亦可受害。茎上的病斑圆形至椭圆形,紫黑色,有纵裂,以后在病斑上产生象铁锈一样的橙色子实层,沿此病斑以上的叶片常呈黄色斑驳状。叶片发病,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5~6毫米,稍微隆起,边缘紫色,4~8月份在病斑正、反面出现橙色子实层。
病原
一种绿藻学名为Cephaleuros parasiticus Karst,孢囊梗叉状分枝、橙红色,顶端膨大,上生4~8个小梗,每个小梗顶生一个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圆形或卵圆形,长宽为34.1~45.4×28.5~35.6微米。
侵染规律
病原藻以营养体在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发育成抱子囊梗和游动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散发出游动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茶园管理不善,保土、保肥、保水不良,茶树生长衰弱,病害均易发生。品种间有显著的抗病性差异。
防治
加强肥培管理,增强树势,选育或引进抗病品种。此外,每年4~5月可喷施0.2%硫酸铜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