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芽叶害虫之一,属鞘翅目肖叶甲科,学名为Basilepta melanopas Lefeure。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越南也有发生。主要为害茶树,偶亦取食油茶、大豆等。成虫咀食新梢嫩叶,咬成许多圆孔,致芽叶不易展开,新梢伸育受阻,提早落叶,树势衰退,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
形态
成虫体长3.2~3.8毫米,宽1.5~2.0毫米,棕黄色。头部刻点小而稀疏,复眼黑褐突出。触角基部4节为黄褐色,第5~11节为黑褐色,各节密生细毛。前胸宽大于长,刻点大而密,排列不规则。侧缘后端1/3处向外尖突,前端1/3处呈钝角,后缘有一隆脊。小盾片近梯形光滑。鞘翅宽于前胸,肩胛隆起。鞘翅具11行刻点,排列较整齐。各足股节膨大,内侧有1小齿;股节、胫端、跗节1~2节及第3节基部黑褐色,其余黄褐色。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20~30粒聚成卵块,排列零乱,初为乳白色,渐转淡黄至暗黄色。幼虫老熟时体长4.4~5.2毫米,略呈“C”字形,头棕黄,体乳黄白色,多横皱,体侧具疣突,气门淡红,中胸气门较大。蛹长3.9~4.1毫米,头淡黄,复眼棕红,余均乳白色,体生稀疏的淡黄色细毛,腹末有1对长而稍弯曲的巨刺。
生活习性
据谭济才等观察,在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根际土中越冬。次年5月中旬~6月中旬成虫盛发,7月中旬成虫渐绝迹。成虫白天静伏于表土内或落叶下并在此产卵,黄昏后上树食叶,阴雨天则昼夜取食。夜晚具短距离飞翔力,成虫后期有假死性。幼虫共4龄,在表土内取食须根,老熟后作圆形土室,蛰伏越冬。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随茶苗带土调运帮助幼虫扩散传播。选用发芽早、茸毛多的茶树品种,减轻成虫为害。结合冬耕施肥,压低越冬虫口。震落成虫,集中捕杀。幼虫和蛹期,结合松土、开浅沟,喷施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或敌百虫500倍液等,再行覆土。成虫期在丛面喷施马拉硫磷或敌敌畏800倍液、敌杀死或速灭丁6000~8000倍液,必要时隔一周后再喷一次。同时注意保护肥螋、步甲和蚂蚁等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