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枝干部病害之一。安徽、浙江、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均有分布。印度、日本亦有发生。能寄生于茶及其他一些树木。
症状
茶树枝干上缠绕许多散乱无序的漆黑色毛发状物即为病原菌的菌丝索。菌丝索在茶树嫩梢上缠绕的部分,常有吸器产生,借以附着枝干表面,并伸入组织内吸收养分,使嫩梢枯死,连年为害,茶树生长衰弱,产量降低。秋季在菌丝索上产生伞菌子实体。
病原
皮伞菌学名为Marasmius equicrinis Mull.,属伞菌目伞菌亚目伞菌科皮伞菌属。子实体淡黄褐色,直径4~5毫米,半球形,反面有8个菌褶,浅黄色,菌褶两侧生担子,菌柄黑色,长5~10毫米,直径0.5毫米。
侵染规律
菌丝索在茶树枝干上越冬,温暖潮湿的春季萌动生长。广东海南岛一带,6~8月产生子实体,散出担子孢子,是再次侵染的来源。日照短、阴湿郁蔽、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茶园发病多。
防治
加强管理,合理修剪,使茶园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枯死枝叶及菌丝索。病害严重的茶园,于非采摘季节喷用0.5~0.7%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隔10~20天再喷一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