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茶区划分

2024-07-19 42浏览

唐代茶区

中国茶区*早的文字表述,始见于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唐朝人工栽培的茶树分布于今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13个省区的42州1郡,全国已划成8大茶区:①山南茶区:包括峡州(今湖北省宜昌一带)、襄州(今湖北省襄阳一带)、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衡州(今湖南省衡阳一带)、金州(今陕西省安康一带)、梁州(今陕西省汉中一带)。②淮南茶区:包括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光山一带)、舒州(今安徽省怀宁一带)、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一带)、蕲州(今湖北省蕲春一带)、黄州(今湖北省黄冈、新州一带)、义阳郡(今河南省信阳一带)。③浙西茶区:包括湖州(今浙江省吴兴一带)、常州(今江苏省武进一带)、宣州(今安徽省宣城一带)、杭州(今浙江省杭州一带)、睦州(今浙江省建德一带)、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一带)、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一带)、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一带)。④剑南茶区:包括彭州(今四川省彭县一带)、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一带)、蜀州(今四川省重庆、成都一带)、邛州(今四川省邛崃一带)、雅州(今四川省雅安一带)、泸州(今四川省泸州一带)、眉州(今四川省眉山一带)、汉州(今四川省广汉一带)。⑤浙东茶区:包括越州(今浙江省绍兴一带)、明州(今浙江省宁波一带)、婺州(今浙江省金华一带),台州(今浙江省临海一带)。⑥黔中茶区:包括思州(今贵州省务川一带)、播州(今贵州省遵义一带)、费州(今贵州省思南一带)、夷州(今贵州凤冈、石阡一带)。⑦江西茶区:包括鄂州(今湖北省武汉一带)、袁州(今江西省宜春一带)、吉州(今江西省吉安一带)。⑧岭南茶区:包括福州(今福建省福州、闽侯一带)、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建阳一带)、韶州(今广东省曲江、韶关一带),象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一带)(图1)。

图1

宋、元、明代茶区

宋代茶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主要产地是江南路,其次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至南宋,全国已有66州242县产茶。并按成茶形态分成了片茶和散茶两大生产中心。元代茶区在宋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主产区是江西行中书省、湖广行中书省(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及四川南境),明代分区工作没有重大进展。

清代茶区

到了清代,由于国内消费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开展。促进了植茶范围的扩大,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在鄂南的蒲圻、咸宁和湖南省临湘、岳阳等县形成了砖茶生产中心;在福建省的安溪、建瓯、崇安等县形成了乌龙茶生产中心;湖南省安化,安徽省祁门、旌德、江西省武宁、修水等县和景德镇市的浮梁成了红茶生产中心;江西省婺源、德兴,浙江省杭州、绍兴、江苏省苏州虎丘和太湖洞庭山成了绿茶生产中心;四川省雅安、天全、名山、荥经、灌县、大邑、什邡、安县、平武、汶川等县以生产边茶著称;广东省罗定、泗纶等地以生产珠兰茶而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