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茸毒蛾

2024-07-19 161浏览

茶树芽叶害虫之一,又名茶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学名为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安徽、浙江、贵州、台湾等省。幼虫蚕食叶片,常致茶丛光秃,且为害油茶。

形态

成虫栗褐色,体长13~20毫米,翅展27~40毫米,前翅近基部和外缘颜色较深,翅面多横纹,近顶角处有3、4个深色纵纹,中部近前缘有一灰黄白色近圆形斑,其下方还常有一黑褐色斑,外下方常有一白色斑点。卵球形,径约0.8毫米,灰白色,顶部有一暗色凹陷。幼虫共5龄,成长后体长23~32毫米,黑褐色,多毛,腹部**至四节背面各有一对棕褐色毛束耸立,第五节背面有一对黄白色毛束,第八节有一对黑褐色毛束向后上方斜伸。蛹长11~15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密被黄色短毛,腹末臀棘较尖。茧棕黄褐色,多细绒毛。

茶茸毒蛾

生活习性

在皖南一年发生4代,以卵块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孵化出**代幼虫,其余3代为害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卵成块或分散产于叶背或根际杂草上。初孵幼虫群聚于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透明枯斑,2龄后开始分散,将叶片蚕食成缺刻。幼虫具假死性,受惊则吐丝下垂,或坠落卷缩不动。老熟后迁至茶丛基部落叶或表土内结茧化蛹。

防治

结合清园,消灭越冬卵。扑杀初孵群聚幼虫。喷施50%马拉松800倍液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6000~8000倍液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