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茶叶专家之一。安徽省六安县人。他毕生从事茶叶工作,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立**茶务讲习所,1921年赴日本静冈茶叶实验所专攻制茶技术,1924年回国。1924~1949年历任:上海园林场技佐,上海商品检验局技士,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安徽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中国财政部贸易委员会皖赣办事处专员,皖南农林实验场场长,复旦大学茶叶组教授、主任,茶叶研究室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祁门茶业改良场经费中断,他坚持“以茶养场”,使该场的试验、推广工作得以继续进行,并做出良好成绩,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茶叶试验场。他重视调查研究和试验,走遍中国主要茶区,1933~1934年与吴觉农合写《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和《祁红复兴计划》。他对祁红、屯绿的栽培、采摘和制造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祁红毛茶怎样复制》一书,对这两种名茶的精制概括为“整饰形态、汰除劣异、分别品质”的原则,迄今基本上仍为红、绿茶精制的准则。他重视茶叶技术人员的培养,除在复旦大学茶叶组任教外,在祁门茶业改良场主办过两期**茶叶技术人员训练班和技工训练班,以“做、学、问”为教学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筹建中国茶叶公司,公司成立后任总技师,兼任计划处长和技术室主任,并被公司评定为一级技师。在中国茶叶公司任职期间,他主持制订了茶叶产销计划,茶叶收购、加工和出口的标准以及技术规程、规章制度等。他的著作除上述两种外,还有:《茶类检验》、《茶树虫害》、《古代塞外之茶业贸易》等论文十多篇。(王瑞琦 董少怀)
胡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