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高压

2024-07-19 76浏览

常年存在于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简称副高。它受海陆分布影响,常分裂为若干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在等压面图上,等高线呈椭圆形状,长半轴略与纬圈平行。各副热带高压单体通常以地理位置命名:北半球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北非大陆副热带高压等。它们是深厚暖性天气系统,副高南部气流辐散有下沉运动,北部辐合有上升运动。副高脊线(长轴)随高度向高温中心倾斜,副高控制区内天气晴暖干燥,在北半球,副高北侧为西风气流,南侧为东风气流,两侧水平风速随高度增大,在一定高度形成狭长强风带,即西风急流和东风急流,天气多变,影响中国天气的主要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一环,一般称为西太平洋副高,它常呈东西带状,大范围的旱涝变化与它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夏季,在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内盛行干旱天气,西北部边缘是副高与西风带波动相互作用地区,盛行西南风,也是中国夏季风的主要水汽通道,有低涡、切变线和气旋波等低压系统活动,也是中国夏季主要雨带分布区。雨带约位于500百帕副高脊线以北8~10个纬距处。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副高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中国主要雨带的季节位移与副高季节变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正常年份,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北纬15°附近,雨带位于华南沿海一带;春季脊线开始缓慢北移,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雨带移至南岭附近,华南雨季开始;初夏,副热带高压出现**次北跳,脊线位于北纬20°~25°。雨带移至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季节。7月中旬前后,副热带高压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在北纬30°附近,雨带移至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8月下旬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但这种变化各年差异甚大,副热带高压,除南北进退以外,还有东西摆动,造成中国历年旱涝分布不同的复杂多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