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下水的蒸发。地下水借土壤毛管的作用,一部分以土壤蒸发的方式进入大气;另一部分通过植物散发。如果地下水位很浅且岩土的空隙较大,则地下水可直接蒸发。潜水蒸发可使地下水的盐分积聚地表,形成土壤盐渍化。控制潜水蒸发,主要是耕作松土、切断毛管水的上升,或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蒸发。
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土壤、埋深和植被情况等。当气温高、风速大和湿度小时,易于形成蒸发条件,故潜水蒸发大;反之则小。在土质粘重的地区,由于土壤透水能力差,潜水蒸发小;在沙性土地区,土壤透水能力较强,潜水蒸发较大。潜水蒸发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小。在埋深较浅处,毛管水可以到达地面,蒸发迅速,潜水蒸发大;埋深增大到一定的深度,地下水停止蒸发。停止蒸发的*小埋深称为*限埋深。其值的大小主要受土质和植被影响。不同作物其根系吸水能力和需水量不同,潜水蒸发也因之不同。裸露地面,无作物生长,潜水蒸发小;作物覆盖地面的密度较大,潜水蒸发也大。潜水蒸发还随着作物的生长期而变化。此外,耕翻土地可以切断毛管,使潜水蒸发降低,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土地渐趋密实,毛管作用恢复,潜水蒸发加大。
潜水蒸发量可直接用蒸渗仪(地中渗透仪)观测而得,也可用蒸发条件下潜水位下降的变幅乘以给水度获得。如果蒸渗仪中的水位为定水位,此时的土壤水分布比较固定,不能表达实际情况下地下水位可变时的蒸发情况。故用蒸渗仪测得的值有一定的误差。在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时,如果地下水位的下降受到水平排泄或附近抽水影响,也会使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