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份,发生在华北、东北等中国北方地区的暴雨。它是北方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盛夏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西风带天气系统控制下,冷暖空气在华北交绥的结果。北方暴雨的特点是:①暴雨次数少。除河北、山东、辽东半岛以及若干迎风坡的多年平均暴雨日数达2~4天外,大部地区只有2个暴雨日或更少。从整个北方看,暴雨次数分布为南多北少。②暴雨强度大。华北地处中纬度。中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强烈暴雨。河北省1959年来23次大暴雨调查,有10次都出现了500毫米点暴雨,1971年7月初,山西梅桐沟5分钟下了53.1毫米降水量;1977年8月初,内蒙古、陕西交界地区的特大暴雨,据调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毛乌素沙漠的哈图才当24小时降水量达1850毫米;1975年8月初,河南省老君1小时出现了189.5毫米暴雨*值。③暴雨时间集中。北方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大于50毫米的暴雨有45%集中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华北地区有70%以上的站集中在这两旬,一次暴雨过程的日降水量常达月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暴雨次数多少和夏季旱涝密切相联,如果暴雨次数多而集中,就会出现洪涝灾害;如果暴雨次数少,则夏季少雨干旱,此外,北方暴雨与地形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河北省190个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中心资料统计,山脉迎风坡占60%,平原占34%。北方大范围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有明显差异,前者属次天气尺度,后者属中尺度。台风和西南涡是造成大范围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1975年8月河南特大暴雨与台风有关;1963年8月河北大暴雨和西南涡有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北方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华北和东北暴雨多半发生在副高偏北时期,副高中心在日本附近,随副高南北、东西移动,雨带和主要暴雨区也南北、东西移动。弱冷空气入侵是北方暴雨发生的触发条件。从大范围天气形势讲,“东高西低”是有利于北方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东高”就是东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挺,形成阻塞,这是有利于暴雨生成的重要条件;“西低”指贝加尔湖附近或以西为长波槽,一个个短波槽及槽前低涡东移北上经华北引起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