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沙叶蝉

2024-07-19 196浏览

旱粮作物的刺吸害虫和病毒病介体,又名条斑叶蝉。学名Psammotettix striatus(Linnaeus)。同翅目,叶蝉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中国的东北、华北、新疆、安徽、台湾。为害麦类、粟、糜等作物,也以狗尾草、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为食。

成虫体长3.3~4.3毫米,灰黄色,头部呈钝角突出,头冠近前缘有一对近似三角形的淡褐色斑,中部有一对较大不规则淡褐色横斑,后缘两侧各有一对暗褐色逗点形斑纹,前胸背板暗褐色,纵贯5条淡黄色条纹,间隔成4条褐色宽带。胸腹部全为黑色,前翅灰黄半透明,翅脉黄白色,脉纹侧缘具有浓淡不等的褐色小点,形成不规则的多数为褐色的条纹(见图)。卵长圆筒形,前端略细,中间稍弯曲,初产时乳白,孵化前褐黄色,可见赤褐色复眼点。若虫初孵乳白,之后变淡黄至灰褐。1~2龄若虫腹部细小,3龄后始见翅芽。

长江流域麦区年生5代,以成虫和若虫在麦田越冬。北方冬麦区3~4代,春麦区3代,以卵在麦田腐朽秸秆组织缝间越冬。越冬卵于3月初开始孵化。成虫4月中旬出现,在小麦叶片和叶鞘的皮下组织内产卵。4~5月份是成、若虫在麦田内混合盛发期,6月底小麦进入黄熟期时,成虫迁至大秋作物或杂草上繁殖,秋季麦苗出土后,成虫迁回麦田取食为害。于春秋两季传播小麦红矮病,带毒虫体可将病毒经卵传给后代。成虫在0℃左右时仍可活动,28℃左右时活动受到抑制。有弱趋光性、善跳,受惊则飞翔,入夜多潜于麦丛基部叶下。条沙叶蝉常发生在粟、糜春播面积大、一年一熟的旱塬或丘陵地区。早播麦田虫量*高,向阳地块虫量高于阴坡地块。夏季高温和寄生性天敌对发生为害有一定抑制作用,越冬卵被叶蝉缨小蜂和赤眼蜂等寄生,寄生率可达10~15%;螯蜂类在成、若虫上寄生率也相当高。在防治上注意作物布局,避免粟、糜与冬麦邻作。清除田边禾本科杂草。大发生时可喷撒乐果或对硫磷粉剂。

条沙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