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草层中植物体地上与地下各部分的垂直分层分布。草地植物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愈优越,草层的层次愈多,结构愈复杂。反之,则层次愈少,结构愈简单。
地上部分垂直结构
草地植物种类、株丛表型不同,草层地上茎叶的排列方式、茎与叶的分层重量及地上生物量结构均有不同。通常按照一定高度,采用分层次剪割的办法,分别测定地上茎叶的数量,详细分析上草层、中草层和下草层茎叶的重量比例和生物量结构,并用重量结构图描述,以此说明草层中的光合作用系统(叶片)与非光合作用系统(叶柄、茎枝、生殖器官)的空间配置状况。茎叶的重量与比例大小可以说明草原有效的光合程度和生产能力,叶子集中分布的层次也是光合作用*大、效率*强的层次。分层剪割的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在同一水平面上交织成网格,以此为准自上而下,按照草层植物的自然高度分层剪割,分层处理、称重。二是将草层样方所有地上部分全部剪割下来,在室内按层剪割,即将植物茎部理齐,根据一定长度由下而上分层切开,按层将叶、茎和花穗分别归类,按种逐项称量,获得各层的重量,由此绘制地上生物量结构图(图1)。
地下部分垂直结构
草地植物不仅在地上显示出明显的垂直结构,而且在地下也如此。地下生物量结构与地上正好相反。在距地面愈近的层次,其生物量愈大,距地面愈远,生物量愈小。具体的测定办法是,按照一定的地面深度间隔(如5厘米、10厘米、15厘米等)分层次测定其生物量,然后依据其重量编绘地下生物量结构图(图2)。
图1 大针茅草原群落地上部生产结构
图2 羊草群落地下部分干物质沿土层的分布
草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结构图可以清晰地表示植物各部分的分层数量和空间分布。草层在不同季节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可以直观地说明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