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细菌病害

2024-07-17 34浏览

由细菌引起的林木病害。全世界发现约有200多种细菌能引起植物病害,但为害裸子植物的*少。1977年中国**报道了一种针叶树叶部寄生细菌——杉木假单胞杆菌,为害杉木的针叶和嫩梢,在局部地方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病害症状

林木细菌病害的症状大致分为4种类型:①斑点:通常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有时也能为害嫩梢。叶上病斑常以叶脉为界限,形成多角形,如核桃细菌病;也有不受限制迅速扩展成大型圆斑的,如丁香疫病。在杉木针叶上,病斑切断输导系统使针叶枯死。核果类树木叶片上细菌病斑中部的坏死组织常脱落而形成穿孔。叶上的细菌病斑初为水渍状退色斑,当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保存不同程度的半透明水渍状退色圈,称为晕圈。一般认为是细菌的毒素破坏了细胞膜的半渗透性,使细胞中水分渗入细胞间隙的结果。在潮湿环境下,病斑到了后期,常会从气孔或伤口溢出细菌浓液,干后凝结在病斑上。中国已发现的树木细菌性斑点病有核桃黑斑病、樱属树木细菌性穿孔病、油桐细菌性叶斑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桑细菌病、丁香疫病和女贞细菌病。②溃疡:细菌在树木枝干上寄生,使皮层局部坏死,并有大量粘液流出。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是欧洲的重要林木病害,中国列为对外检疫对象。③枯萎:细菌侵入根部或干部维管束,破坏了植物的水分输导系统,引起林木整株枯萎,同真菌性维管束病害相似。受害的维管束变褐色,在潮湿环境下,受害根或枝干的横断面上有细菌粘液自变色处溢出。由青枯病细菌引起的木麻黄青枯病对中国广东、福建海滩林带造成较大损失。由同一细菌引起的油橄榄青枯病在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也有发生。④肿瘤:细菌引起的根或枝干肿瘤,初生时质地柔软,色较淡,后变褐色,表面粗糙并开裂,质地变硬。根癌病的寄主非常广泛,杨柳科树木常受其害。毛白杨根癌病在中国江苏、山东、河南*为常见。油橄榄肿瘤病是世界各油橄榄栽培区的重要病害,中国贵州曾有发现。

病原细菌的生活习性

植物病原细菌都是半活养生物,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它们在未灭菌的基质中都不能长期存活。大多数专化性较强,只能为害同一属的植物或亲缘相近的物种。细菌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体内,有些以自然孔口为主,有些以伤口为主或只能从伤口侵入。自然孔口中以气孔为主,水孔、皮孔、蜜腺等也是某些植物病原细菌的重要侵入途径。当伤口或自然孔口有水滴存在时,细菌在水中活动或扩散而进入植物体内。侵入植物薄壁组织的细菌先在细胞间定殖,大量增殖后再沿细胞间隙扩展,当植物细胞受到损害后,细菌才进入细胞内。为害根部和枝干的细菌常自伤口侵入。油橄榄肿瘤病细菌,可通过螺纹导管在寄主体内转移,在枝条上引起新的肿瘤。青枯病细菌则在维管束中扩展至植物枝干各部,并充满于导管中阻塞水分输导。在植物感病组织中有大量细菌存在,即使在枯死的病组织中,仍然保存着活细菌,它们是重要的侵染来源,但随着病组织的分解或腐败,其中的病原细菌也逐渐消亡。带菌种子是许多农作物细菌病害的侵染来源,但在林木病害中,这些情况较少。为害根部的病原细菌,如根癌病菌和青枯病菌等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病组织中的细菌在吸收养分后溢出寄主体外,再经雨水的水分的稀释,然后才能随雨水的溅散或飘扬而传播。有病残枝落叶随水漂流也是传播方式之一。油橄榄肿瘤细菌能同油橄榄实蝇共生,并且由实蝇传播。核桃黄*毛杆菌可由花粉传播,这是比较特殊的传播方式。

防治方法

防治林木细菌病害的主要途径是杜绝或减少侵染来源。例如实行种苗检疫,不用病苗造林,清除病株、病枝,处理病植物残余物等。苗圃中可以用化学防治,但目前特效的杀细菌剂甚少,一般以波尔多液及抗菌素效果较好。从长远考虑,对重要的细菌病害,选育抗病树种是可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