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我国**个公祭烈士日。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日子里,该怎么样来纪念为祖国、为人民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值得认认真真探讨一番。设立公祭烈士日非常必要、重要、紧要,但更必要、重要、紧要的是,如何使其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凝聚民心、鼓舞民心的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的要求,国家将举行公祭烈士活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我烈士纪念设施国家的我驻外使领馆,都要举行公祭烈士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绩。要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开展网上纪念烈士活动,关怀慰问烈士遗属。有理由相信,这些纪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公众的爱国之情。
几年前我远赴英国访学,曾亲身体验过英国人过烈士纪念日的情景。我清楚地记得,进入11月后,身戴小红花的人随处可见,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出镜时亦是如此。街头巷尾不少人为战争牺牲或是受伤的士兵及家属募捐、义卖。11月11日上午11时整,就连上课的老师都主动停下来,带领学生和全国人一起默哀2分钟。走在街头的人们停下脚步低头默哀。城市烈士纪念塔、教堂和公共场所,都举行一些有关的仪式。女王及皇室参加默哀纪念,首相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老兵们大规模游行,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敬仰、尊重、祭奠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这一观念和做法在英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国家也有这样一个纪念日就好了。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法定的烈士纪念日。虽然名称不同,但举国在这个时刻共同隆重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做法已成国际惯例。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属联邦假日,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堪称其爱国主义的**体现。从黎明到中午各地降半旗,许多人去公墓或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美国总统也在国家公墓敬献花圈。
俄罗斯纪念烈士的日子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各地都要举行阅兵式等纪念活动,各级政府领导人及民众到烈士墓前献花。新娘新郎在亲朋好友陪伴下,在纪念碑前摆放一束鲜花。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戴上勋章,到纪念碑和“长明火”前伫立默哀。克里姆林宫红墙外亚历山大花园内的无名烈士墓前,凸型五星状火炬从建成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
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烈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也很难造就英雄辈出的局面。我国选择在国庆节前夕开展公祭烈士纪念活动意义重大。它提醒国人伟大的共和国来之不易,是我国2000多万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设立公祭烈士纪念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载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利契机,是激发广大公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问题在于设立纪念日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步。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它、重视它,自觉自愿地参与纪念活动,并且能真正受到感召、鼓舞和激励,才是更重要的。流于形式的纪念日,哪怕初衷再好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纪念活动的开展要有形式,但不应拘于形式。覆盖面要广泛,做法应简单易行,注意顾及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力争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除了有关部门通知要求的活动之外,要结合地方实际、部门实际、公众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贴近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活动,力求活动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纪念日刚刚设立,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紧探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纪念烈士的根本目的是向烈士学习。烈士是民族精神的*好体现,是公众学习的*好榜样。要将纪念、祭奠活动和向烈士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抓住纪念日这一契机,加大报道力度,拓展报道广度,增加报道深度,大力营造敬仰烈士、尊重烈士、向烈士学习的舆论氛围。编撰出版书籍,创作影视作品,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组织征文比赛、展览演出,采取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等,传播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鼓舞人民继承烈士遗志、推进民族伟业。
纪念日的设立是个新生事物,公众接受和参与还会有个过程。为了利用好纪念日,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有效地推广和督促。政府官员、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参与纪念互动。重视发挥社会的公众人物、明星大腕、意见**的**作用。要策划好、组织好相关活动,吸引社会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纪念、缅怀、学习烈士不能仅仅限于纪念日这**,过后就偃旗息鼓了。要积*构建长效机制,力求使教育活动常年坚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