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权: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2024-07-02 100浏览

吕乃基

如果说世界是多元的,各国有适应国情的各自的发展道路,不能以西方中心主义来衡量进步与否,也不能以中国的道路作为衡量的依据。在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来看,显然也不能以高铁、宽带、收入,以及GDP论高下。幸福指数也曾拿出来作为国家政体优劣的标志,当央视记者四处追问时,百姓心中只有“虚”与“假”之感。

博主提出一个衡量进步与否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个人所拥有的选择权。这里的选择权不在于经济学意义,而在于社会学意义。在计划经济年代,个人的一切,从呱呱坠地那**一直到去世都已经安排好了,从上学到工作,居家或出行,都听从组织安排,高考虽可“填志愿”,但更重要的是“服从分配”。日常消费是供给制,凭票供应,即使谈婚论嫁这样私密的事情,组织的意愿依然具有*大的权重,进而直达个人的内心世界,恨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个人无需作出任何选择,乖乖做螺丝钉即可,听凭组织随意拧到那里,如果锈掉,那就扔掉,换一颗就是了,至多是昆仑山上一棵草。整个社会,唯有由上而下的选择,没有或者少有个人自主的选择权。一旦只剩下单向选择,社会也就失去了由下而上的原动力,波澜不惊,甚至死水微澜。封建社会上下五千年超稳定结构,头上的人与末尾的人完全可以对话,没有代沟。如果可以测量社会的心电图,那就如同濒临死亡者,或者植物人的心电图,几近于一条直线。

当今的中国,个人拥有了****的选择权。上学虽划片,毕竟还可以择校;工作可以双向选择,一跺脚还可以跳槽,世界这么大,我得去看看。商品琳琅满目,只怕挑花了眼。且不论其他,至少就选择权而言,当今中国之进步绝非文革和前30年所可比拟。个人的自主选择让社会洋溢着涨落,由下而上的自组织与由上而下的选择(他组织)相呼应,构成社会发展的洪流。

个人选择权之所以重要,在于关系到个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及自身能力的提升。当某男声称非某女不娶,放弃选择权;而某女走自己的路,普遍撒网重点捕鱼,保留选择权,男女双方地位高下立判。个人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个人社会地位提升则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然而在当下中国,个人的选择权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其一,选择的成本、代价和风险。择校,除了钱,还需动员多少社会资源,一所房子消灭一个中产。成本、代价和风险,让个人在无奈之下选择放弃。

其二,面对两桶油、银行、移动运营商的垄断,个人无从选择。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几多假冒伪劣,以至消费者只能在饿死和毒死二者之间选择。充斥于苍穹之下的雾霾,芸芸众生无处藏身。

其三,选择未必如愿,此乃人之常情。然而要是大多数选择*终都是事与愿违,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不免哀叹“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这里的关键是社会不透明,黑箱操作,或者不断折腾,以至个人无所适从,难以抉择;或者受制于利益集团。于是,个人选择与利益集团合一,其典型就是“死也要死在体制内”,扭曲选择的价值观。

其四,由上而下的选择依然强势,譬如“共和国*终选择了……”。言下之意,余者在有意无意之间即被共和国遗弃或边缘化。固然,个人的自主选择不能违背底线,应顺应社会需求,但是个人的自主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好坏之分,大量存在的是如同中性进化那样不好不坏的涨落,这些涨落构成了由上而下选择的*广泛的基础。须知,红花尚需绿叶扶持。

*后,在意识形态,还有“决不允许”,百检网上也有“三条红线”。这是时代的烙印,然而反过来也正说明,社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给个人以更大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