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被牛津的教授双引号引用

2024-07-02 142浏览

我阐述引文本质的文章被牛津的教授双引号引用,而且是在试图对引文进行精确定义的时候引用,感觉还是不一样,尤其是这篇施引文章试图构建引文语料库,建立引文本体,考虑到本体具有描述本质和认识过程的双重作用,至少证明了我的结论还不是太不靠谱。引文本体的建立,将为我所提出的用引文来揭示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过程提供可以实现的手段和工具,感觉多年在黑暗中的摸索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

我关于引文本质的阐述原成文于我的博士论文,后来多次投稿,几经拒稿。除了科学计量学的经典期刊Scientometrics,我还投过Socialstudiesofscience.审稿意见都说是我的结论不靠谱。*终因为我的博士论文获得了Emerold/EFMD杰出博士论文研究奖,才在比较宽松的评审条件下被接受(实际上是评审拒绝,而编辑罔顾评审意见而接受)。但当时接受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们承认我们的结论是speculation.

*终发表文章如下。

YuxianLiuRonaldRousseau,(2013),"Interestingnessandtheessenceofcitation",JournalofDocumentation,Vol.69Iss4.pp.580–589

此文主要结论如下:引文是科学现象的各种概念相互作用的方式,科学概念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在人类智能空间扩散开来。因为科学现象也是在相关概念的相互作用下被人们认识的,因而引文可以用来描述科学现象的认识过程。

我和武夷山老师刚刚完成已经被科学学研究所接受的文章也阐述了相关概念。

我是在看我的文章究竟被怎样引用的时候发现的。今年前半年在webofscience就看到这篇文章被引,一直没有当回事。前两天要答辩我的科研,才想起要看一下的。怕万一是负面引用或者无关引用,把自己的引用拿出去,贻笑于大方。一看之下,真的是欣喜若狂!

引用我的文章是:

SilvioPeroni,AlexanderDutton,TanyaGray,DavidShotton.(2015),"Settingourbibliographicreferencesfree:towardsopencitationdata",JournalofDocumentation,Vol.71Iss2pp.253-277

引用原文如下:

在这篇文章的题注下标注此文缩减版曾在nature上发表,图示如下:

我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

https://opencitations.wordpress.com/2014/01/24/three-occ-publications.

原来是作者在2013年9月的一个会议发言,引起nature主编的关注,约稿,10月17日就发表!有关引文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这篇nature文章也有提及,但很显然论述不是很到位。我的文章虽然在2012年就接受,但到2013年7,8月份才发表的。可能当时作者还没有注意到我的文章。他们后来的完整版文章是2013年12月就投稿,在我的文章发表四个月就引起同行注意和认可,也不算太慢。

当时我这篇文章的精简版,我也投过Nature。就是我当时给大家实时转播投稿进程的文章,*终编辑说因为没有版面,他们很抱歉在这个阶段传递不好的消息。但*终我的观点以这种方式出现在nature上,不知道nature的编辑是否真的后悔。

这篇文章只引用了我的观点的前一部分,说引文本质是科学现象各种观点作用的方式,但还没有论及引文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过程的揭示作用,但如果前提成立,从逻辑上来说,我的推理是可靠的。功能只要等待工具成熟就可以实现。年轻的朋友,往上冲啊,你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