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科学术‘繁荣’的背后

2024-07-02 145浏览

现在按发表文章数量及其他硬指标来进行考核或评价,sci文章数,影响因子。综合下来看,得到项目经费的(这里面原因非常多)加上sci论文数多的,考核结果都非常好。许多在社会上非常有影响的教授在新的评价指标面前‘廉颇老矣’。

有文章肯定比没有文章好,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考核优秀或者繁荣的背后,可能有不少泡沫。甚至有些令人担忧。

1 许多文章都是年轻教师从国外或国内**高校做博士或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或者上述数据的延续,严格来说,这些学术研究方向还是导师长期的研究积累,只不过是博士或博后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严格来说,这是导师的学术思想。我们称之为‘脐带血’。只有离开导师课题组,在自己独立或参加其他团队里,结合新单位的研究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特色并被学界认可,这才算真正的‘学术成年人’。

2 许多人的文章列在一起,发表内容不是在一个研究方向上,硕士、博士、博士后加现在单位发表的洋洋洒洒的论文列表看,研究内容就是一个‘联合国’,有机、合成、生化、催化等都含入其中。这种繁荣的文章目录,从学术的观点来评价,还没有‘独立成家’。

3 许多工科进的教师,都是理科出身的,没有任何工科背景,以前做的科研与发表文章与工科无关。而且因为他们进来时是以人才面目进来的,得到了不少政府或学校经费资助,签有在二、三年时间内发表论文的合同,如果不完成会考核不合格。但到一个新的学术单位,应该慢慢本土化,但如果轻易改变以前的研究方向,完成任务风险很大。所以会沿着以前的路线继续前进,他们考虑不了工科及本学科的需要,也没有办法一下适应过来。这对学生培养与本学科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 许多学科都是有专业与学科是有限制的,例如:农林医药化学品等,一是专业设置的限制,二是长期研究特色的限制。但是,在进教师时,经常是从其他学科进来的,当然交叉有优势,杂交有优势,但是,生物学上的杂交也要进行‘交’才行,不同学科的教师进到一个有特色的学科或专业指向的学科,必须要将以前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手段结合进来,才能对本学科有贡献。但是,目前许多学科现状令人担忧,许多人许多年后,都不知道本学科的真实内涵,他们一下也调整不过来。多少代人形成的研究特色甚至专业方向,可能慢慢会消失。

5 很多工科的教师不再做企业项目,与工厂脱节,与社会脱节,成为‘纸上谈兵’,企业不认识大学教师,大学教师不认识企业。理科的思维,理科的语言,理科的培养风格。

其实这些事情是可以慢慢协调与调整的,同时在进新教师过程中,应该注意‘营养搭配’,工科、理科、各学校的人才有所交叉。但是,论文指向,加上一些领导不懂,完全以论文与影响因子为导向,如果后续调整与培养跟不上,后果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