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意义上大学的严重不负责任

2024-07-02 50浏览

许多学生在学期间,就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工作时不可能专业对口,一方面是社会需求,二是工作地点不会去,三是自己可能没有兴趣。许多人是师兄弟们告诉他们的。

有的学生在高考时,根本就没有填这专业,但填了服从志愿,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或不了解的专业去了。

所以有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因为对某些课不感兴趣,或者就有畏惧心理,对所学课程就是学不好,学不进,许多课就不及格。当然有些学生是玩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承认,部分学生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对今后工作不对口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但是,在目前高校转专业是非常困难的,比例非常小,*后一着棋只能是退学重考或不读了。

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情况在高校比例不低!

退学?代价太大,可能家长也不同意。读下去,可能就是混个文凭,今后凭文凭考公务员或做其他专业的事。

而大学招生,不一定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是确定招生数的,是根据上面的招生计划招生的,根据学校的师资招生的,其实是一种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定招生计划,我们不能忘了,那时候上学不要学费,而且不少学生还有生活费,而且国家保证分配工作。而现在,家长要提供学费,提供生活费,而且毕业后工作得自己找,找不到工作自认倒霉,所有的专业不对口及因此引起的问题,全部要学生及家长承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另外一种‘图财害命’,因为招的学生多,经费才多,学生退学后就少经费(财)了,这个命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是学生们的工作与前途。

许多学校的某些专业明明知道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的人很少,但招生数仍然居高不下,学校也知道许多专业的学生要转专业,但这个口不能开,担心‘决堤’。

可能有人说,高考时你服从志愿的呀,同意转专业的呀,不过,我们在大学工作的人都知道,不在大学工作的普通人有多少知道这些情况呢?大数据普通人是不知道的。同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学生进学校后学习才知道自己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立足点应该不是按学校条件办学,应该是按社会大体需要招生办学,这是*重要的。

应该建立大数据,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并向社会公开,让家长与学生知道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而且有个机制,对转专业有个科学的管理方式。这个管理方式应该好好研究,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出国的同学们都选有机化学专业,大家知道化学专业相对来说比较苦,但许多同学们还是选这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好就业呀。所以就业会自动调节学生们选择专业的。

我们在怪学生不好好学习的同时,我们的大学及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上的缺陷。

尽管专业需要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应该向社会公布,让社会来调节,让学生来选择。当然这方面的难度非常大,不知道国外是如何操作的,但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因为难,才需要官员与高校及学者们仔细研究,建立模型,统计数据,提供招生建议,而且确定合理的转专业的管理方案。

可能有人说,所有人会转到金融等好专业去了,我想如果人太多,工作不好找,大家会调节的。

粮食、钢铁、工业品也是市场经济呀,这都能够调节好,所以这些问题应该也是可以调节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