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方和北方的一点感受

2024-07-02 137浏览

小时候在老家生活的感受,基本全都忘光了。冬天是不是冷,夏天是不是热,都没有印象了。所以南方与北方在生活上的差异也就无从比较了。四岁那年来北京,一晃六十多年了,什么话都别说了。

女儿在广州上大学。冬天的时候,她觉得冷得受不了,披着被子坐在床上,还是从骨头里往外冷。那还是在广州,要是在江浙一带,估计还会更冷。湿冷湿冷的,很难受。南方又不集中供暖,那日子实在难熬。

刚到北京那些年,冬天也冷,干冷干冷的。而且北京冬天风大,真的是所谓飞砂走石,小石头子儿打得脸上生疼。所以北京那些年,一到冬天,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带上口罩,有女孩说那是一件白衣裳,保暖很管用的。1970年,各单位都要拉练。我们走到长城之外,从延庆的屯军营走到门头沟的大村,一路上冷得不得了,口罩都是湿的。一摘下来,立刻成了冰砣,再也别想戴上去了。

北京的冬天,过去气温很低,地上都能冻裂大口子。现在估计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形了。我们到农村劳动,用大镐刨冻土,一镐下去就一个白点,土块纹丝不动。后来老乡告诉我们诀窍,别用太大的劲儿,就照着一个地方刨,刨上几次,冻土就会开裂。后来刨河面上的冰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吃南方菜,一直都觉得顺口。特别是下江菜,不咸不淡的,味道特别正。北京的上海老正兴餐馆里的菜就比较对我的口味,虽然那不是正宗的下江菜,但基本风格差不多。北京本地菜其实多为山东菜,即所谓鲁菜。吃上一口,就一个味,咸。再吃,特别咸。所以,算了。可是老伴一家都特别喜欢吃咸的。我觉得受不了。直跟她们说,菜太咸了,对血压不利。她们嘴上都承认,但一吃上了,还是要特别的咸。有时吃我做的菜,他们都嫌太淡了,非得要再加上一碟咸菜或者酱豆腐不可。我看着特别奇怪。至于嘛,后来再一想,人的口味相差太大,也没法强求一致。人家爱怎么吃就怎么吃吧。

有时候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六十多年了,这口味就总也变不过来。其实,祖母做的菜到底是什么口味的,我都忘了。母亲不太会做菜,我觉得还不如我呢。只是原来有一个亲戚在北京,他家老太太做的菜特别对我的口味,至今都很怀念。而且,现在北京那么多餐馆,什么口味的都有,我觉得都不太顺口。更要命的是,什么菜都要放辣椒,到处都是同一种辣味,让人无法忍受。学校食堂里也是一样,看着菜的花样不少,可是一尝,都有辣味。我有一次忍不住,问他们能不能在有些菜里不放辣椒。他们的回答也干脆,不能。

本来有时候想犯懒,不在家做饭了,到食堂吃算了。我们这儿很多老头儿老太太都去食堂吃饭,而且恨不能**三餐都吃食堂。我有时也劝老伴去食堂吃,老伴不爱去,嫌走得远。我说这两步算什么,老伴就是不乐意。后来我自己去过几次,开始还能忍。后来不能忍了,全是辣不说,还很油腻。自打某次吃得*为厌倦之后,再也不惦记食堂的饭菜了,除非实在懒得不想动的时候之外,否则绝不考虑食堂的饭菜。

南方妹子温柔,北方妹子豪爽。其实真的温柔吗?南方妹子要是耍起刁来估计一点不会逊于北方妹子。北方妹子的豪爽倒是见过不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但偶然也会想一下,如果北方妹子也能温柔一下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但也只能偶然地想一下而已,这种事基本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了。我家两位女士,都是豪爽有余,温柔不足,没办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宿命,改变不了的。

南方的老爷们儿,特别是江浙一带的老爷们儿,要是说起话来,让北方人感觉这是老爷们儿吗?吴侬软语要是从男人嘴里说出来,让人感觉多少有点别扭。可是没办法。人家就是从这样的环境里熏出来的,你能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在北方生活这么多年,我这个南方人也有很多方面不像南方人了。说话粗声大气,北京的俚语也学了不少。只是有一点还是有点奇怪,一跟老家的人说起家乡话,就觉得自己又回到了老家,虽然身体还是在北京,但那种感觉与平时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为什么,我不知道,也解释不了,回答不出来。或许这种乡音会让人在整个思维与气场上都在发生变化,这是由不得人来做主的。

在广东人看来,所有在广东以北地区的人都是北方人。那么在东北人看来,是不是所有在东北以南地区的人就都是南方人呢?我不知道。其实,同为南方人与同为北方人,因为地域的差异,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浙江人与湖南人,河北人与陕西人,他们之间的差别都不能算小。虽然前者都是南方人,后者都是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