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呼吁“一稿必须(中外文)两投”续:以大气霾污染的研究文章为例

呼吁“一稿必须(中外文)两投”续:以大气霾污染的研究文章为例

2024-07-02 173浏览

两月前,我曾写博文“请规定重要研究成果‘一稿必须两投’”,强调重要研究成果必须有中文文章发表,获得很多网友支持,但也有网友认为因此会助长学术腐败。我觉得只要严格规定不同语言的同一文章不得同样作为成果报奖和升职称使用,不至于助长学术腐败。

以重霾污染为例,我在同济大学图书馆网上,用“China、Haze、Airpollution、PM2.5”等关键词搜寻下载发表在英文刊物上的文章。但是只用了Elsevier数据库,虽然是重要数据库,但包括的期刊并不完全,例如Science,Nature,和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没有在内。即使如此,我搜到下载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从2011年至今,仅仅限于PM2.5和重霾污染的观测、形成、化学组成和源解析,以及气象因素的分析,已经超过了400篇。特别是2013年以后,每年都有百篇左右。本文只列出了我已经下载的2014年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文章目录为例(人体健康相关文章也很多,尚未认真下载,未包括在内),说明中国学者研究霾污染发表在国外刊物上文章很多。

粗看这些文章可见,近年来,国家化了大力气支持专业队伍开展和PM2.5及与霾污染有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已经产生了大量重要成果,虽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对认识各地重霾污染的特性、组分、成因和来源仍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但是,为什么百检网网友还抱怨我们国内研究人员没有能力做研究,只能到处瞎摸,啥也做不出来,到现在连雾霾的成因和简单的雾霾的成份都还搞不清楚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成果绝大部分都只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了,查找和阅读都有一些困难(专业不同)。虽然有部分成果也有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但其写作的认真程度,图表质量,都比较国际刊物的英文文章差得多。

想想:重霾污染目前是举国上下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研究项目又是在国家大量经费支持下完成的。看这些文章,特别是重要研究团队的文章,后面列出的支持研究项目往往有多个,有的甚至列出了5~6个基金项目编号。这样的研究成果为什么不重视发表中文文章?

我国专利法(2000修正)中第二十条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委托其制订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就是说,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外国专利,但必须先向国内申请。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的文章呢?

正值一年一度“两会”期间,特再次呼吁:国家项目应当规定:如果成果向国际上投稿,应当要求一稿必须两投:国际国内英文中文各一篇,但成果只按一篇算。否则不给结题!希望本文有机会被两会代表看到。。。。。。。

----------------------------------

我下载的2014年发表的文章(部分)

文章标题(我翻译的)

出版期刊(卷和页号)

1

2013–2014年间中国31省会城市六种标志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

EI73(2014)413–422

2

北京2005-2010年间三次重大沙尘暴时气溶胶光学特性和气象参数

AR150(2014)129–142

3

地面浓度观测和遥感气溶胶得到API和AQI指数的比较

STE488–489(2014)398–412

4

长三角重霾事件中亚微米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和微物理特性

STE490(2014)501–508

5

环境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比例:热-光学的温度关系的影响和含义

STE468–469(2014)1103–1111

6

北京2012-2013年冬季气溶胶严重污染特性分析

AE88(2014)83–89

7

北京冬季不同尺度气溶胶的化学特性

JES26(2014)1641–1650

8

北京市区2013年初*重霾污染期间尺度分级气溶胶化学特性

JHM279(2014)452–460

9

半连续观测分析北京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变化、形成和酸性

AR145–146(2014)1–11

10

北京不同尺度悬浮颗粒物痕量元素季节和空间变化:质量浓度、源解析、化学组成和生物可用率

AE99(2014)257–265

11

北京气溶胶严重污染成因,应用WRF-Chem模型的案例分析

Particuology(2014)

12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分析北京一城区环境颗粒物污染特性

AE94(2014)323–331

13

北京市冬季气溶胶特性详解

JASTP121(2014)63–71

14

北京市一居民区尺度分级霾颗粒的氧化能力

JES26(2014)167–174

15

一年期北京水溶性有机碳研究之一:来源及其原生和次生特性

AE92(2014)514–521

16

北京市轻型汽车PM2.5的排放

STE487(2014)521–527

17

应用PMF法进行分级细颗粒物的源解析

AR139(2014)90–100

18

北京重霾期间含重金属细颗粒物的尺度、特性和来源

JES26(2014)189–196

19

广州市大气近地层颗粒物垂直分布特性

Particuology(2014)

20

珠三角环境细颗粒物主要化学组成趋势:在一区域点的秋冬季观测

STE497–498(2014)274–281

21

华南*大城市-广州市内PM2.5化学组成对气溶胶光散射的影响

AR135–136(2014)48–58

22

广州夏季PM10的化学特性

AR137(2014)25–34

23

珠三角一个背景站气溶胶光学特性和颗粒物污染观测

AR143(2014)216–227

24

单颗粒解析研究元素碳相关的二次镀层变化

AE92(2014)16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