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差点吃出人命的福寿螺是何方妖孽,10年前就让80多人染上寄生虫

差点吃出人命的福寿螺是何方妖孽,10年前就让80多人染上寄生虫

2024-07-02 67浏览

近日,豆瓣上一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位ID名为“缓缓归”的网友称在蜜月时,吃了一种疑似“田螺”的菜品,导致颅内寄生虫感染。

在半年内,她就接受了6次腰部穿刺治疗,扎了300多瓶水和吃了十几盒打虫药。

因为大量使用药物和激素,本已怀孕的她也不得不选择流产,身心遭到不同程度的摧残。

而这常被无良商家谎称为“田螺”的真实身份,便是大名鼎鼎的福寿螺。

其实这次已经不是福寿螺**次在国内“犯事”了,早在11年前的“福寿螺事件”,就曾引起了全国轰动。

但可能因为年代久远,顶多是在福寿螺泛滥的地区,老人才会偶尔提醒自己的孩子“福寿螺有毒,别乱吃”。

虽然福寿螺现在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它也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金宝螺、金苹果螺等。

它的名字虽然很接地气,但实际上福寿螺就和福寿鱼一样,并非中国的原生物种,原产地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1980年,台湾高雄美浓镇的一位妇人,从阿根廷带回了一盒福寿螺卵孵化,并开始用金宝螺之名推广养殖。

当时,还有许多人慕名抢购,一只母螺竟叫价到800元。

粉红色的福寿螺卵

到1981年,福寿螺也从台湾首次被引入广东,并以致富产业的名号迅速向内地蔓延。

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福寿螺当时在大陆属科研引进项目。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媒体的宣传下,上个世纪80年代也掀起了福寿螺的养殖热潮。

当时的农科院情报所,还特地开设了多期福寿螺养殖培训班。

所有人的美好愿望都是,希望新引进的福寿螺能完全取代餐桌上的田螺,成为食用**螺。

硕大的福寿螺

这么说来,福寿螺确实比田螺有着更多的优点。

福寿螺虽与田螺外形相似,但个头却比田螺大得多,一只成年的福寿螺可以顶三四只田螺。

再加上它也没有田螺那么娇贵难养,随便扔在什么淡水水域,都能茁壮成长。

福寿螺正在产卵

一只雌性田螺,全年只能产出约100~150只幼螺。

但是福寿螺一年几代,*高就可繁育幼螺325000只,田螺就算是拍马都赶不上。

所以在当时许多专家眼里,福寿螺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既福又寿。

然而,福寿螺才刚引进台湾两年,福寿螺就被当地村民改名为“夭寿螺”。

原因是福寿螺实在是太能长了,很快就严重地威胁到当地生态。

啃食庄稼的福寿螺

福寿螺食性甚杂,基本上见到啥就吃啥,完全不挑食。

除了各种植物外,他还以昆虫、甲壳类、小鱼等为食,有时候甚至连动物尸体和同类残骸都不放过。

此外,它们还特别喜欢吃植物的幼嫩部分,所以许多水稻的幼苗还未长大就已经被吃光。

当水中食物缺乏时,福寿螺还能主动爬出水面,啃食岸边的绿色植物。

布满福寿螺卵的树干

这种能吃又能生的习性,也使福寿螺一直所向披靡。

就算是一块没有养殖福寿螺的田地,这玩意还是有一百种方式蔓延到那里,农民只能叹气。

据资料记载,1980年福寿螺登陆台湾,1982年仅用两年时间就已在台湾酿成螺灾。

当时,就台湾屏南县受灾面积就达2700公顷。

正在交配的福寿螺

到1986年,台湾就有17.1万公顷田地遭殃,就水稻这一作物的损失就达3亿人民币。

而在中国大陆这边,人们也很快发现了福寿螺不但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应,还反倒危害其他农作物。

福寿螺虽然比田螺大,但也无法掩盖它口感差,肉质松散的事实。

预料到前景不佳,养殖户也开始纷纷放弃养殖。

但是,福寿螺竟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失控地逃到水田、池塘、沼泽等各种自然水体。

福寿螺一下子成了神憎鬼厌的存在,所以也并不是每种生物入侵都能像小龙虾这么风光。

湖南浏阳农民手捧农田捡来的福寿螺

2003年,福寿螺被中国环保总局正式被列为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当初这种缺少风险评估,以快速致富为目的引进的福寿螺,现在竟成了国内危害*大的入侵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