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们都想啥?

2024-06-27 169浏览

现今的大学很浮躁。领导们热衷于高水平,创**,引人才。老师们则有自己的想法。生存是**选择!老师们是否是学校的主人已无需讨论,每位老师在大学的感受因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而不同。

55岁以上的老师大多已是**职称,不论业绩如何,顶峰期已过。年龄到了该退休的时刻。除少数学科带头人有团队和经费的支持还想继续做科研外,多数人已在为退休后的生活安排考虑。他们已无压力,考核已变得毫无意义。当**和尚撞**钟也许是他们现有的心态。别怪他们,他们毕竟为大学付出过,尽心尽力了。到了该出游世界,怡儿弄孙,享受生活的时候了。

40-55岁的老师应该是大学的中坚和骨干。他们的压力不小。既要上课,又要做科研,带学生。还要为家庭付出。每周至少2天上课,教学工作量是考核的重要指标。必须申报各类项目(国基是必需的),发表高因子SCI论文,否则提职晋级不可能,更不要谈帽子。所以一到年终考核,项目文章就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人与人的差距。还要带学生一起做科研(尤其是实验学科,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考核的指挥棒指向哪里就必须朝向哪里。他们活得累,也想放松,但还不到时候。是进是退?他们犹豫彷徨。有了职称头衔的应该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享受鲜花掌声的同时酝酿新的宏伟蓝图。而尚未取得职称者或以教学为主的老师,只能低调行事或自暴自弃或趋于平庸。或者去做社会兼职,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这一年龄段的引进人才较多,压力也蛮大。因为他们待遇高,自然肩上的担子也重。对于普通老师来说,冲击CNS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才要“靠”引进人才啊。“招了女婿伤了儿”的事也就一言难尽了。谁让自己无能呢?

30-40岁的老师是年轻博士(博士后)为主。他们一入职就面临压力。婚姻,家庭,房子,车子,老人孩子再加上考核,可谓压力山大。现在的年代不是论资排辈了,年轻人要想脱颖而出,所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即便在国外做了几年博士后,发了几篇文章,但来到新的岗位,一切需要从头做起。自古英雄出少年。水涨船高,3-5年不能做出成绩就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他们**的选择是尽快适应新环境,没有任何抱怨,沉沦的资本。羡慕嫉妒恨更不应该此时表露。只有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前几年一些30多岁的年轻人赶上好机会,一来就给教授,学者头衔的,格是破了,是否有足够的后劲也值得斟酌。

还有大学的传承和传统都不见了。过去大学的年轻老师大都有一个本学科老教师做指导(教学科研),完成传帮带的过程。而现在大学老师很少是自己培养的,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个个都是博士,都踌躇满志,甚至自命清高。对老教师根本没放在眼里(学识人品不够者除外),也不懂得感恩。因此合作的氛围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奋斗。年轻人眼中的成功者不再是任劳任怨的奉献者,而是靠捷径上位的人。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越来越少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堕落始于教师的奴性,反衬出对权力的屈服。唯上唯权唯利是图。

现在的学院新进年轻人很多。有老教师感慨:开全院大会时,又多了一些新面孔,越来越多的人不认识了。可见学院大会越来越少了,教学,科研研讨会没了,教研室也取消了,人心凝聚力散了。开个会甚至都要给点金钱刺激才行。平时领导们忙于事务性应对或自己的科研,老师们也是各干各的,缺少人气,学校也正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了。至于谁还关心学校的发展,恐怕只是头头脑脑的事情了。

只有先获得职称帽子的人,才占有有利位置,这是丛林法则所决定的。

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拿什么证明你的实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何为实力?人才?项目,文章,帽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1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