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
  • 大姨妈究竟有什么终极演化意义,才值得让女性受尽了折磨?

大姨妈究竟有什么终极演化意义,才值得让女性受尽了折磨?

2024-06-27 197浏览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每年的5月至6月,药房的避孕药销量都会例行增加两至三成,达一年的销售顶峰。

难道天气热了,大家的计生意识变强了?

非也,这些药物的购买者多为高三女生,目的是抑制月经以免影响考试发挥。

虽然痛经不是什么大病,但经历过那种无可名状的痉挛或下坠感,都心有余悸。

而在姨妈造访的那几天,也是女生们“下辈子投胎当男人”愿望*强烈的时刻。

她们可能也不止一次地怀疑人生,并发出这样的天问:为什么人类一定要有月经周期?

诚然,月经是女性生殖周期中的关键一环。

每个月,女性子宫内膜都会变厚并分层,形成广泛的血管网络,等待着胚胎着床。

但并非每颗卵子都能等到属于她的那颗精子。

如果女性没有受孕成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变厚的子宫内膜组织以及血管便会脱落。

于是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月经,会维持2-7天共20-100ml的失血。

可以见得,这里流的可是货真价实的血液。一次月经损失的能量大约就能顶6天的日常营养摄入。

每月白白丢失这么多营养,就已经十分让人费解了。

而更致命的是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如月经在原始森林中可能会成为被追杀的线索,又或是因为经期被男性排挤出狩猎活动。

虽然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哺乳动物也同样存在着生殖周期。

但截然不同的是,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是没有大姨妈的(狗属于发情期的阴道流血,并非“大姨妈”)。

而大姨妈的有无,也是区别**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个要素。

所以科学家和众多女同胞一样疑惑,这得带来多少进化上的好处,人类才会进化出如此繁琐且浪费的规律性出血程序。

Béla Schick

只是,这么多年来都是各种假说众说纷纭,难分难解。

*早在1920年,**的儿科医生Béla Schick就在1920年创造了“月经毒素(menotoxin)”一词。

他认为月经其实是一种肮脏的存在,毒素会随着经期排出。

当时他还做了一项实验发现,经期女性的手触碰过的花很快会枯萎,并宣称这是“月经毒素”所致。

但人类至今都没有发现这种毒素的存在,这个污名化女性的假说也不攻自破。

到20世纪末,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假说则赚足了眼球,认为月经的功能是“为子宫抵御精子带入的病原体”。

但这个假说也很快就因缺乏证据被推翻。

原因很简单,因为月经期间反而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如微生物在富铁、蛋白和糖的血液中生长更好,且经期宫颈周围黏液也减少,微生物也更易侵入。

也有人提出,月经是在锻炼女性的造血功能。

不同于男性,考虑到分娩时容易大量失血,这种锻炼似乎对女性就很有必要。

事实也证明了,身体状况相似的男女,因意外失去相同比例的血,男性会因此而致死,而女性则有抢救成功和*终康复的可能。

但这个假说同样经不起仔细推敲,说服力较低。

因为原始时期,女性刚进入青春期就已经早早为人母了。

这也意味着,这种锻炼机会并不多见,特别是对于*需要锻炼的头胎。

目前*靠谱的一种说法,来自耶鲁大学的Deena Emera。

她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月经其实是子宫对抗胚胎的结果,这取决于母亲对自己子宫的控制权。

所有的胎儿,都会深入母亲的子宫汲取营养。

但物种之间会有深入程度的不同,如马、牛等胚胎仅位于子宫内表面,狗和猫则会稍深入一点。

而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儿,则几乎穿透整个子宫内膜,就像整个沐浴在母亲的血液中。

各种动物胚胎附植示意图

从直观感受上看,每月子宫内膜变厚仿佛是种植胚胎的沃土,是为了让胚胎更好地着床。

但事实上,子宫本身根本不想让胚胎着床。

毕竟胎盘一旦成功植入,母亲就会丧失对自己激素的全面控制权。

如胎盘能制造各种激素,然后利用激素操控母体,婴儿也可以直接不受限制地汲取母亲的血液供应。

胚胎在子宫壁着床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曾试图将胚胎移植到小鼠身体的各个部位。

腹腔、胸腔,甚至是后背等地方,胚胎都很轻松地着床了。

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来子宫内膜才是胚胎*难扎根的地方。

它完全就是一个胚胎试验场,只有*具攻击性、*坚强的胚胎才能扎根。

由此可见,子宫与胚胎间的冲突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凶残。

所以根据这种母子间的战役,Emera的团队认为母亲是不得已才在胚胎入侵之前就做起了防御工作,让子宫内膜变厚。

这样才能使自身免受贪婪、自私的胚胎索取得渣都不剩。

那么为什么变厚了的子宫内膜又要脱落呢?解释是为了摆脱不良的胚胎。

子宫与胚胎的战争,总有一方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子宫失败了,胎儿就会在子宫中不断扎根成长,直到成熟被排出体外。

但胚胎攻城失败了,那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如果当时胚胎还处于游离状态,那也还好,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但若胚胎在子宫里是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那就麻烦了。

像是已经着床但还未形成脐带连接,又或是已虚弱到无法对子宫开展进一步攻势。

所以为了解决问题,统一每个月剥掉整整一层表面的子宫内膜,连带死掉的胚胎排除体外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没有任何怀孕迹象出现之前,大约就有30%到60%的胚胎是被以这种方式毫不客气地丢弃的。

而从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能够自恰的。

人类的胚胎向来容易发生异常,这与我们与众不同的性习惯息息相关。

不像其他哺乳动物只在特定的发情期才能交配,人类可以在整个生殖周期的任何时间交配,不存在发情期的说法。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延长交配(extended copulation)”,其他具有月经的动物,如蝙蝠和象鼩(qú)都有这种现象。

“延长交配”导致卵子在形成几天后才受精,从而容易造成胚胎异常。

象鼩

如果遇上质量不好的胚胎,这对需要十月怀胎的母体来说才是巨大的浪费。

想象一下,为了一个虚弱不能存活的胎儿,冒这么大的险显然是不值得的。

所以自发脱落,在识别到不良胚胎时懂得及时止损,才是真正节约资源的方式。

此外,因为人类的发情期已消失,无论男女,随时都可以产生性欲,娱乐性更强。

所以,人类的交配次数就远远了任何一种动物。

而女性子宫被不良胚胎侵入的机会也会相应提高。